央廣網北京11月30日消息(記者王楷)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年“雙11”大促剛過,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再破銷售紀錄。但是“雙11”期間買到的東西真的更便宜嗎?11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商品價格跟蹤調查體驗報告》指出,“雙11”促銷活動中,多個電商平臺先漲價后降價、虛構“原價”、隨意標注價格的情況較為突出。
10月21日到11月2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的體驗人員跟蹤了16個網購平臺上668款商品,涉及服裝鞋帽、手機數碼、食品特產、化妝洗護、家居家紡、母嬰用品、箱包配飾、家用電器以及其他日用品等9大品類。從銷售模式來看,分為預售和非預售兩大門類。從10月21日到11月21日,體驗人員通過截屏等取證方式對每款商品詳細記錄了價格變化情況。
中消協商品服務監督部主任皮小林介紹:“預售商品價格總體相對規范,但也發現4款商品存在價格問題;今年宣稱參加‘雙11’促銷活動的539款非預售商品中,在整個體驗周期內,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雙11’價格或更低價格(不考慮聯動活動情況)購買到促銷商品的比例達到78.1%,這個比例比去年還高!
調查體驗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中,一些平臺和商家優惠活動規則設置復雜,打折、滿減、紅包、優惠券、津貼等多種“優惠”方式疊加,附加各種限制條件與使用順序,促銷規則晦澀難懂,消費者很難推算出商品的實際銷售價格,降低了消費者的網購消費體驗。
皮小林說:“我們發現一些具體問題,比如預售商品在預售期內,定金膨脹,導致預售價格反而比‘雙11’價格更高;第二個問題是有的商家標注劃線價格,給消費者的感覺是原價。商家還會標一個銷售價格,形成強烈的對比,以那種超低折扣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購買,其實是規避了虛構原價的法律約束;還有先漲價、后降價。‘雙11’之前突然把價格提高很多,就是為了在‘雙11’當天以折扣力度大的假象來誘導消費!
調查顯示,天貓平臺某款標稱為“南極人”品牌全棉四件套,“雙11”前銷售價格由318元大幅提高到1288元,“雙11”活動期間又將價格大幅調低到286元,打折力度看似“增大”;國美某款標稱為“戴森”品牌空氣凈化扇10月22日價格為5099元,但在“雙11”期間價格上調為5299元,價格不降反升;我買網平臺某款標稱為“梅花”品牌食品“雙11”前價格為99元,11月11日價格調整為129元。
為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購物市場價格環境,中國消費者協會建議:完善網購價格監管制度,依法懲處價格誤導行為;加強平臺商品價格管理,落實誠實守信經營責任;培養良好價格意識,堅持精明理性消費。
皮小林表示:“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適應網絡購物方式的價格法律規定,規范平臺及商家的價格行為,加大價格動態監測力度,適時公布價格監測結果,將價格嚴重違法行為列入失信黑名單,并予以公示;消費者要理性參與電商集中促銷活動:做到理性消費,按需購買,勿貪低價;警惕價格陷阱,仔細甄別,貨比三家;確需通過促銷活動購買商品或服務時,要仔細查看電商平臺制定的促銷規則,注意留存好促銷規則及價格截圖,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