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語廣播網 > 正文
美伊總統進行歷史性通話 分析稱系策略之變非本質之變
2013-09-28 12:42 來源: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央廣網北京9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北京時間今天凌晨,華盛頓時間27號下午3點30分前后,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新聞發布廳,向記者宣布,他和伊朗總統魯哈尼通了電話,這是1979年美伊斷絕外交關系后兩國元首首次通過電話進行交流,標志著美伊關系邁出了“破冰”的第一步。相關情況我們連線中國之聲國際新聞編輯邢斯嘉;
這是自1979年之后美伊兩國總統首次進行心平氣和的一對一交流,在電話中,奧巴馬與魯哈尼就如何解決伊核問題交換了意見,但是奧巴馬表示這個過程絕不會一帆風順,不過相信兩國可以達成一個全面的解決方案。
此前,伊朗最高領袖發布了宗教公告,反對發展核武器。而魯哈尼表態伊朗永遠不會發展核武器。對此,奧巴馬表示這些都為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奠定了基礎。同時奧巴馬還透露,即26號安理會五常即德國外長與伊朗外長進行建設性磋商之后,他和魯哈尼都已經指示各自的團隊進行努力,與其他的五國密切合作,爭取為解決伊朗核問題達成一個協議。
而目前輿論并沒有提及伊朗總統魯哈尼如何回應,人們也注意到幾十個小時之后魯哈尼的演講承諾伊朗愿意立即就核問題進行會談,但是沒有作出讓步。他多次的提到伊朗對于美國和以色列的不滿,這是魯哈尼首次在國際組織會議當中的亮相。
用奧巴馬的話說,這次通話是“美國總統與伊朗總統自1979年以來第一次交談,這一事實說明了兩國之間存在的嚴重不信任,不過也顯示出美伊有可能超越過去這段艱難的歷史。” 兩國元首隔絕34年,進行的歷史性通話,其中有關美伊之間的那段艱難歷史,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美國與伊朗巴列維王朝關系密切,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后,美國對伊朗態度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伊朗民眾反美情緒空前高漲。
1980年4月7號,美伊斷交,美國開始對伊朗實施遏制和鼓勵政策,伊朗視美國為敵人。
1988年8月,兩伊戰爭;鸷,支持伊拉克的美國表示愿同伊朗官方權威人士接觸以緩和關系,但遭到伊朗的拒絕。此后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美國以伊朗支持國際恐怖活動為由,對伊朗采取政治孤立、經濟制裁和軍事施壓的政策。布什入主白宮特別在911事件后,美國對伊朗政策日趨強硬,稱伊朗是邪惡軸心國之一。
2003年初,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并向伊朗施壓,遏制伊朗的核技術開發。
2005年6月,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之后,伊朗在核問題立場上的態度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起美國的嚴重不安。在美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先后通過對伊朗實施制裁決議。
盡管在本次68屆聯大召開之前,美國多家媒體報道美伊兩國領導人或借機會晤的預言并沒有成真,但介于26號的美伊外交會晤以及今天凌晨兩國領導人的直接會談,一直備受各界關注的美伊關系,是否依舊顯現轉機成為關注焦點。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認為,近期的美伊接觸,表面伊朗積極,實則美國主動。但雙方并沒有準備突破,因而避開面談選擇通話。
李紹先:表面上看好象是伊朗方面魯哈尼非常積極,但是在試圖進行美伊之間首腦見面這個問題上,美國非常主動。我認為,雖然兩位首腦沒有直接見面,主要障礙在于雙方都沒有做好準備,兩位首腦正式會見,需要有突破,現在雙方都沒有準備要突破這是其一。所以正式會談本身不可能。
其次,美國在追求走廊外交或者握手外交,但是最后伊朗方面婉拒,我認為伊朗方面婉拒主要是不確定性因素太多,恐怕特別是國內轉型、轉彎太快可能有一些困難,所以追最終他們實現了電話交談。美伊之間迄今為止透露出來的信息都是希望改善關系,我認為雙方都是策略性改變,并沒有實質性改變。美國現在沒有準備完全接受伊斯蘭政權的伊朗在中東地區有大國地位和作用的伊朗。
那么是什么讓美國態度轉軟?美國的最終目標又是什么?李紹先教授這樣觀察未來的美伊關系變化:
李紹先:但是美國有所需求,美國這種策略轉變可能在最近一兩年美國國內反思,反思30多年來始終要致力于推翻威脅伊斯蘭政權,反而加固了伊朗伊斯蘭政府的合法性和地位,F在美國改而采取笑臉,一定程度上就是和平演變策略,最終的目標恐怕還是要更迭這個政權。所以如果是這樣的話,策略之變而不是本質之變,美伊關系整個解凍的過程會很漫長。
編輯:任芳
猜你喜歡
央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