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記者苑競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吉林白城市曾經以風沙大、干旱少雨、泡塘干涸聞名。近幾年隨著國家重大水利發展戰略“河湖連通”工程實施,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顯著提升。2020-11-23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我是承包了一千公頃的水面,我今年投了四萬斤苗,收入是在四百多萬”。
說話的是白城市牛心套保濕地的螃蟹養殖戶程成。今年5月,借助“河湖連通”工程,牛心套保濕地應急補水3500萬立方米,水域面積增加1000公頃。今年,當地養殖戶迎來了大豐收,20萬公斤河蟹就賣出了1200萬元。
歷史上江河交錯的白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后連年干旱少雨,八條主要河流有七條連續12年斷流,白城市人均水資源量1166立方米,僅有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53%,已接近世界公認的1000立方米貧水線。水資源的嚴重匱乏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發展。
2013年,吉林西部啟動“河湖連通”工程,白城市率先開始建設。通過提水、引水、分水方式,將汛期嫩江、洮兒河、霍林河的富余洪水資源存續到天然湖泡和濕地當中,形成網絡縱橫、星羅棋布的水系網絡。“河湖連通”工程有效緩解了吉林西部地區水資源短缺現狀。這幾年來風沙天氣明顯減少,空氣優良天數占全年監測總天數的93.7%。
白城市水利局局長范非:我們全市目前增加可蓄水能力5.5億立方米,改善和恢復濕地面積640平方公里,恢復草原蘆葦面積105萬畝。特別是地下水位的上漲,從2013年到現在已經平均上漲了1.02米,最高的時候今年漲到了1米7。
“濕地好不好,關鍵看水鳥”。在白城莫莫格濕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由原來的500多只增加到現在的3800多只。天鵝、丹頂鶴等國家珍稀鳥類陸續來此繁衍生息。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委員潘晟昱:今年冬季,在白城停歇的白鶴數量達到了2600余只,另外白頭鶴、灰鶴在這片濕地的停歇數量達到了4000只左右,這創下了歷史最高數量。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白城市下一步將建立更穩定的引水調水機制,進一步推動“河湖連通”工程對經濟社會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
白城市副市長孫志剛:“河湖連通”連通的是各條水系,改善的是生態環境,夯實的是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短短五年間,吉林西部已經成為中國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區之一,白城大地再現了一幅河湖互濟、草茂糧豐、碧水藍天的美好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