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柴華 傅聞捷)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上海自貿區,有一家“國內迄今為止唯一的外商獨資醫院”——日本永遠幸集團獨資設立的上海永遠幸婦科醫院。醫院從2014年底申請,2015年1月就拿到了醫療機構的設置許可,當年內醫院執業許可證就辦好了。院長徐杰坦言,從籌備到開業,“上海速度”實在讓他和集團上上下下都十分驚訝。 2019-4-23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徐杰:管委會、衛計委還有包括我們環評、消防,包括規建等等這些部門,我們相當于聯合辦公。前后其實一共十個月左右時間我已經醫院可以執業了。
足不出戶,在上海億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一樓的電子屏幕前,就可以實時監控上海口岸業務情況以及全球船舶在這里的坐標位置了。公司總經理助理衛小明告訴記者,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企業辦理船舶離港手續的時間從過去的2天減少到2個小時,進口貨物申報也從1天縮短到了半個小時。
衛小明:幫助企業增效降本,提高企業的獲得感,提升我們的營商環境。去年比如說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排名,去年也是把整個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作為了一個加分項,那么這也體現了國際上對它的認可。
在上海浦東國際人才港,人們在辦理相關業務。(黃日閱 攝)
據了解,去年上海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十大評估指標,推出了56項改革舉措,全面完成兩批共198項“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事項,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等,助力我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78位提升到了46位。
在上海浦東國際人才港,人們在大廳里等待辦理手續。(黃日閱 攝)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介紹,上海率先推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目前“一網通辦”平臺注冊企業和公民用戶數已經超過950萬,接入1339項政務服務事項,90%的網上辦事事項可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
應勇:(我們)要更加注重城市的發展環境,不僅是硬環境,更重要的是軟環境,包括營商環境、法治環境、安全環境、人文環境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