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記者萬存靈)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作為福建省八大河流之一,木蘭溪曾水患頻發(fā),讓當地百姓談溪色變。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提出:“要變害為利、造福人民”,并決定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在歷經20年堅持不懈的治理下,如今的木蘭溪煥然一新,成為350萬莆田人民的生命之水、安全之水、生態(tài)之水。 2018-9-2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清水涓涓,涼風習習,沿著蜿蜒開闊的江面,一座全長約75公里的木蘭溪兩岸綜合走廊及景觀工程項目,把現代水利文明與古代水利文化融為一體。
自古以來,由于木蘭溪上游河床狹窄,水流湍急,下游低洼平坦,河段彎多,行洪能力差,洪、澇、潮災害時有發(fā)生。據1952年至1990年近40年的資料統(tǒng)計,這里平均4年發(fā)生一次較大洪水,小洪水一年出現幾次,給沿岸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莆田市城廂區(qū)肖厝村村支部書記謝金坤:每年都有五六次的水災,村民都沒法轉移出去,都是利用各家各戶備用的比較大的木桶,把老人和小孩放在里面之后,年輕人把他們推著轉移出去。
1999年10月,強臺風導致木蘭溪洪水泛濫,莆田將近6萬間房屋倒塌,45萬畝農田被淹,近3萬名群眾寄居他鄉(xiāng),2萬名學生被迫停課。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在視察災情后,提出“是考慮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的時候了”。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先后10次關心、調研木蘭溪的治理工作。早在1998年,在習近平的關心下,木蘭溪就建成全流域洪水預警系統(tǒng),福建省水利水電廳還首次成立木蘭溪治理專家委員會。但由于木蘭溪是淤泥型河道,要在這上面筑堤,當時在業(yè)內被稱為“世界級的難題”。
如何破解這些技術難題?習近平多次強調要科學治水。1999年4月,習近平邀請水利專家、南京水科院的竇國仁院士主持這道課題的物理模型實驗研究,提出了全國首例采用“軟體排”筑堤的技術。1999年12月14日,習近平實地調研考察了試驗結果,認為已具備開工條件。12月27日,木蘭溪一期試驗段工程建設開工,習近平和6000多名干部群眾、駐軍官兵一起參加了義務勞動。
習近平:我們來這里參加勞動,目的是推動整個冬春修水利掀起一個高潮,再有就是我們支持木蘭溪改造工程的建設,使木蘭溪今后變害為利、造福人民。
木蘭溪下游的綜合治理工作從此全面展開。20年斗轉星移,如今的木蘭溪下游地區(qū)已超過10年未發(fā)生過重大洪澇災害,縣級以上城區(qū)防洪100%達標。流域內的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得到優(yōu)化。
曾經水滿為患的張鎮(zhèn)村,如今外出人員紛紛回鄉(xiāng),村里不失時機地辦起了農業(yè)合作社,村民踴躍入股,村包片干部何志雄介紹,今年種植火龍果、臺灣芭樂、無花果等200多畝,占全自然村耕地面積40%以上。
何志雄:改造這么多年沒有發(fā)洪水了,現在就敢種。村民每個人都很踴躍,目前,有80多畝到90畝初產收入應該是在90多萬元。到明年這個時候,應該差不多會有200萬(元)。
得益于木蘭溪的綜合治理,曾經沿岸的水患洼地如今蛻變?yōu)榻洕l(fā)展高地,莆田全市工業(yè)園區(qū)面積從1999年以前的19.39平方公里拓展到現在的170平方公里。
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這些為承載大項目好項目提供了新的發(fā)展空間,一批重大產業(yè)項目相繼落地建設、竣工投產,為莆田加快趕超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如今,巍巍木蘭溪,強勁的水流如同血脈,滋潤了莆田百姓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命情調,也浸潤了這方土地的文化風姿和文明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