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5月22日消息(記者楊振 管昕 劉祎辰)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今日推出第二篇:《深圳:人才聚集造就科技創新的沃土》。 2018-5-2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艾娃”是由深圳神州云海科技公司研發的一款服務型機器人,只要能清楚叫出它的名字,就可以開口和你對話。
——“艾娃艾娃,明天到北京的航班? ”
——“明天有67趟航班飛往北京,你需要幾點起飛?”
“艾娃”已經被廣泛應用在深圳的火車站、圖書館等場地,為人們提供引導或信息服務。
盡管和科幻大片中的機器人比起來,“艾娃”的智能水平還顯得非常初級,未來的研發還會有曲折,但神州云海執行董事沈劍波相信,人工智能是大勢所趨,能夠在深圳和一群年輕人一起為之付出,是個無比正確的選擇。
沈劍波:我們公司的人員主要以80后90后為主,深圳的人才結構對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來說就非常的好。第二,深圳具有非常成熟完整的產業配套鏈,從算法層面到硬件層面,到后面的供應鏈層面,非常成熟完善,這可能在全國其他城市難以比擬的。
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通過對人體生物樣本的采集,達到對身體狀況實時監控,進而建成智能健康管理平臺。公司研發總監李劍告訴記者,回國后選擇在深圳創業,看重這里的三個元素。
李劍:生物、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個元素在深圳都是最方便的。
完整的產業鏈、良好的創新生態,使得深圳對科技型創業公司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深圳市科創委主任梁永生介紹,深圳吸引人才不僅僅是靠補貼,更重要的是能給人才一個施展才能的環境。
梁永生:錢只是占其中的一個指標,現在可能更多的人關注的是技術到最后落地的實施,三公里的(產業)園內能夠找到他所有的原材料,這個是靠市場的基礎配置完成的。
2017年,深圳引進海歸人才1.8萬人,主要集中在金融、計算機信息技術等行業。產業集聚和人才集聚相互作用,去年,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高達32.8%,已經形成了具有內生發展動力的良性循環。
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深圳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現在是1.12萬家,我們大概每年會新培養兩千到三千家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深圳)90%的科研經費,90%的科研人員和90%的科研成果,都是來自于企業。
6家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4家基礎研究機構、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7家海外創新中心掛牌成立,創新支撐體系的日趨完善,加快了深圳科技創新從“跟跑”向“領跑”轉變的步伐。如今的深圳,正像一塊磁石,不斷吸引創新資源,這座城市人口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年輕城市”,正在迎來創新發展的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