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張磊 馮爍)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昨天在香港舉行,“政、商、學”三界人士為大灣區未來的發展建言獻策。2017-06-21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廣州、深圳、東莞等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數據顯示,這一區域的總人口已經超過6600萬,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它剛起步,就已經成為繼紐約、舊金山和東京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
2017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認為,這一規劃對于中國進一步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樊綱:大城市(群)的發展能夠為國家提供新的發展動力,然后中國還要進一步開放、進一步融入世界,大灣區是天然的面向世界的窗口,這個灣區在國家發展中的使命怎么說都不為過的。
大灣區如何從“各自為戰”邁入“集群發展”是本屆論壇的焦點。雖然目前以香港、澳門為國際窗口,廣州、深圳為區域中心,多城市聯動的城市經濟圈為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奠定了基礎。
不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還是認為,“高密度、高經濟總量”只是必要條件,關鍵要看這些城市是否能夠實現一體化發展。
周其仁:0.6%的土地面積創造了中國13%的GDP,密度夠了,不等于濃度也夠,密度只不過是空間擺了這么多東西,他們互相動得怎么樣?我覺得這是大灣區建設當中的重點。
包括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內的多家企業負責人認為,粵港澳地區集聚了相當完整的高科技產業鏈,各城市的互補優勢明顯。如果能夠有效整合協同,大灣區建設就有了核心競爭力。
馬化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其實正在趕超全世界。我們再看粵港澳灣區,恰恰是反映了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也就是軟件、硬件、服務三位一體,如果能把這三方面的優勢整合起來,我覺得大有可為。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