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6日消息 梅雨季節,湖南省瀏陽市田溪村的小雨淅淅瀝瀝下了一天,43歲的村民羅鏗坐在自家門前,見到記者時,臉上勉強笑了笑,眼睛里帶著一絲惆悵地說:“父母老了,我老爸得了很嚴重的糖尿病,現在眼睛都開始失明了,老婆身體也不是很好,所以家里很困難。”
田溪村已經被納入旅游扶貧村,未來村民將通過旅游徹底走出貧困。
田溪村北靠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省級貧困村。這兩年,借著國家的扶貧政策款,羅鏗種了15畝的果樹,2017年本來已經順利脫貧。為了經營農家樂,羅鏗辭掉了外地工廠的工作,回家借了20多萬元外債新蓋了二層小樓。
沒想到,果品價格一直不穩定,由于沒有形成規模,農家樂也不慍不火,沒有穩定的收入,剛剛跳出“窮坑”的羅鏗開始擔心家里的生計了。他說:“這個產業做大,畢竟還是有風險的。去年我和老婆還在外面的一個廠里打工,我一個月四千多塊錢,我老婆有兩千多塊錢,差不多一個月七千塊錢。”
過去的五年,我國農民收入增長近50%,有6853萬人已經實現脫貧。貧困地區農民增收年均增速超過10%。但沒有持續穩定的收入,幾乎所有農家都可能隨時由于醫療、教育和建房問題而返貧。
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民要富,就必須有持續增收的保障。而怎樣才能持續增收,是農民最關心的。
浙江省嘉善縣繆家村一景
浙江省嘉善縣大云鎮繆家村村民黃玲珍,今年62歲,家里的7畝承包田確權后,將經營權流轉了,自己也有了養老金。她說:“社保也有,一個月有1700塊錢,做農民的時候,要種田,還要養雞鴨、豬,很忙、很辛苦。現在就不用出去了,領了養老金,在家里很舒服。我們小區里面搞得很干凈,空氣也新鮮,環境很好。”
繆家村是一個有著3400人的行政村,曾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組織,村級經濟收入從原來的400多萬元,現在已經突破了1000萬元,繆新興說,現在新農村建設搞得非常好,老百姓的勞保、養老金等搞得非常好。
繆家村的探索,為的就是讓農民最大的財產——土地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收入。從制度安排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讓農民有了穩定收入的可能,而實現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3046萬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還是要大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縮小農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差距。
城鄉統籌給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潘家浜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萬多平米的公園,所有線纜埋入地下,家家戶戶立面整修,河道徹底清淤修復,景點小品點綴其中。即使不是周末,城里來的游客也絡繹不絕。剛從地里摘菜回來的村民被游客團團圍住。
美麗鄉村,催生了美麗經濟。越來越多的村民回鄉創業。村里別具風格的客棧、民宿陸續裝點起來。客棧老板王蘭珍說:“住宿,來個二十幾個人可以承受,四五十個人就不行了,假如來一百個更加不行了,我們想帶動全村一起搞起來。”
獨具特色的潘家浜村農家樂
潘家浜村黨支部書記章何兵表示,建設以后,很多的基礎設施配套跟上了,村里的娛樂設施也跟上了,特別是全村以翠冠梨為主,景區化建設以后,農產品也好、土特產也好,更容易銷售了。
美麗鄉村建設,改變著潘家浜村。早在2004年,嘉興率先制定了《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成為全國第一個制訂出臺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地級市。2008年開始,嘉興市又啟動實施了以優化土地使用制度為核心、“十改聯動”為主要內容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截至目前,嘉興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連續十幾年穩居全省首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
嘉興市農辦副主任、農經局副局長俞日富說:“‘鄉村振興’的概念,是指引農業農村發展的一個大的方向目標。對嘉興來說,主要的載體和工作抓手還是美麗鄉村升級版的打造,它既有產業的融合,文化的融合,還有制度的融合,要走在全省的前列。”
短評
鄉村振興千頭萬緒,農民最關心的是口袋里的錢是不是越來越多,怎樣才能持續增加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只有收入增加了,壓力減小了,看病難、上學難、出行難、如廁條件差等農民最關心的難題才會迎刃而解。到那個時候,羅鏗會真正的跳出“窮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