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6日消息(記者孫瑩 見習記者馬歡)據《央廣新聞》報道,為了增強老年人的維權能力,推動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提高老年人權益保障水平,北京朝陽法院對2012年至2016年審理的涉老民事案件進行了專題調研,今天發布《涉老民事案件審判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2012至2016年,北京朝陽法院共新收涉老民事案件30668件,收結案數量及在民事案件中的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2016年的新收數量是2012年的2.6倍。案件類型上看,合同糾紛多于家事糾紛,侵權糾紛數量最少,合同糾紛主要集中于民間借貸糾紛,其他發案數量較多的案件類型均與房屋的轉讓、使用有關。2016年以來民間借貸案件出現井噴式增長,這一特點在涉老民事案件中表現更為突出,2016年涉老民間借貸合同糾紛高達4403件,同比增長5.7倍,占比達到當年涉老合同案件的68%,一躍成為主要類型。2017年,隨著金融監管的加強,涉老民間借貸案件出現下降,今年前11個月共新收1267件。數據顯示,老年人群體參與民間借貸投資并涉訴的比例遠高于其他年齡層次的群體。
近年來,P2P平臺在為民間資本的保值增值提供新出路的同時,也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發財致富的所謂“商機”。高回報的承諾以及送油送鍋、免費旅游、媒體廣告等營銷手段,吸引了大批老年人陷入“騙局”。
白皮書對提高老年人權益保障水平提出對策與建議:
1、加大宣傳提高老年人群體的法律意識、風險意識
建議司法行政部門、老齡委、民政部門等各類主體針對老年人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提高老年人群體的法律意識、維權能力,普及投資理財常識、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等基層政府部門以及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應對老年人的普法活動制度化、日常化。轄區內老年人較多的,可與司法機關、法律服務機構聯合設立法律咨詢站點,安排專人定期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2、謹慎辦理涉老年人的大額財產處置業務
房屋權屬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門、公證機關、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辦理涉及老年人的大額財產或資金處置業務時,應盡量要求老年人本人到場,明確告知業務內容、法律后果,充分提示交易風險,嚴格審查依法辦理,確保老年人在知情、自愿的情況下辦理業務。
3、進一步加大金融監管、凈化投融資環境
建議金融監管機構進一步加強對P2P網絡借貸、私募基金等領域的金融監管力度,嚴格市場準入,加大處罰力度,凈化投融資環境,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同時針對老年人群體日益增長的投資需求,結合老年人的財產類型、抗風險能力,開發適合老年人投資的金融理財產品,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安全可靠的投資渠道。
4、加強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建議司法行政部門擴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范圍,建立健全基層援助站點網絡,重點做好貧困、高齡、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群體的法律援助工作,著力解決醫療、贍養、婚姻、財產繼承等老年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法律問題;建議適當放寬老年人法律援助的標準,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鼓勵并吸納優秀的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參與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法律援助;嘗試將法律咨詢、調解、代書或訴訟行為之外的民事代理等納入法律援助的工作范圍。
5、加大對機構養老的管理和投入
建議在加強居家養老基礎性地位的同時,加大對機構養老的管理和投入,嚴格按照《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監督養老機構的設立和運作,對存在安全隱患、不符合辦法要求的行為責令改正,并將此作為養老機構能否獲得資金支持的考核標準。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對評估結果進行社會公示。積極開展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化示范點建設,制定實施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化實施細則,選擇有條件的養老院進行示范化建設,形成經驗,予以推廣。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鼓勵多種形式的簽約服務、協議合作,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或醫務室、護理站等,及時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建立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制度,合理設計保險方案、確定保險產品,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各方參與,政府部門、養老機構、保險公司等形成合力,降低養老機構經營風險、推動機構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6、建議加大基層組織對老年人群體的關注
建議街道、鄉鎮等基層行政組織通過村委會、居委會密切關注轄區內老年人的精神和生活狀態,對于家庭成員侵犯老年人權益的行為,主動說服、教育,必要時協助聯系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借助法律武器維護老年人權益。對于內部矛盾較大的家庭,安排人民調解員及時開展調解工作,有效化解家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