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3日消息(記者劉祎辰)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配氣環節準許收益率上限鎖定7%。由于相關事權已經下放至地方,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制定配氣價格管理和定價成本監審規則將于2018年6月底之前出臺。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將促進部分配氣環節利潤過高地區的企業降成本,同時兼顧天然氣下游行業的積極性。
天然氣行業門檻高,尤其是縱橫千里又深入千家萬戶的輸配網絡,重復建設勢必造成浪費,于是成為了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但天然氣供應又是一項重要公用事業,因此扼住壟斷追逐更高利潤的天然沖動,是政府價格管理的重要任務。為此,2016年我國先后出臺了天然氣管道運輸的價格管理辦法和定價成本監審辦法。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表示,加上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天然氣價格的“管住中間”在政策架構上形成了閉環。“原來講的是動脈血管,現在講的是毛細血管,各個城市非常復雜。上一年的文件是跨省的,屬于中央事權的。其中要求各省參照制定省內官網,此次是配氣,屬于毛細血管。這三個齊了以后,從運輸的角度、從中間的環節來講,基本上就管住了。”
雖說將配氣環節比喻為毛細血管,但每年從這個毛細血管網里供向廣大用戶的天然氣體量龐大。思亞能源咨詢公司高級經理李遙預計,依此納入監管的氣量年逾千億。
在此之前,我國城鎮燃氣配送環節的價格監管相對滯后,配氣價格從未單獨核定。多數地方直接管理銷售價格,購銷差價里到底包含哪些成本、收益又有幾何成為公眾視野的盲區。不同城市燃氣企業購銷差價水平差距也很大。其中既有各地管網建設水平的客觀差異,也有歷史原因,不一而足。
中國城市燃氣協會秘書長遲國敬舉例,北京上海兩地購銷差價就相對較低,“北京只有四五毛錢,兩廣因為參照凈回值法,按照提到液化石油氣去對比,價差一塊、兩塊多錢都有。還有一些點供的,采用CNG、LNG,本身成本就高。很復雜。”
針對這種現狀,此次下發的《指導意見》明確配氣價格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制定。準許收益按照有效資乘以準許收益率計算,其中準許收益率為稅后全投資收益率,按不超過7%確定。此外,備受外界關注的接駁費等不包括在內。
劉毅軍認為,這個受益率可以在壓低部分地區過高價差、利好實體經濟的同時,給天然氣行業留足發展動力。“我國整個配氣也好、輸氣也好還要大發展。此外,用戶不管是用氣企業還是老百姓,都希望降低成本。此次的7%,從整體上看,接駁費占到燃氣公司利潤的40%以上,再加上專門配氣業務部分7%的收益率,燃氣公司的積極性會保持的較好一些。”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管住中間”可以更好的“放開兩頭”,相對于國債等較高、但與國際上管網受益基本相當的長期受益預期,可以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天然氣中下游產業,進而通過競爭降低價格,提高天然氣這一清潔能力。“現在有部分收益率10%甚至12%以上,這個太高了。國際上一般是7%-8%,低的能到6%。通過此次改革把整個收益水平控制住,盡量讓氣的價格能夠反映它的成本,盡量低一點。讓資源和煤炭等形成有效競爭。競爭過程中,隨著市場不斷做大,最終價格會逐漸下降,而且使得天然氣的普及率提升,最終環境得到改善。”
雖然天然氣管網建設必須有一定的超前性,但避免下游企業通過過度超前建設,提高核定成本進而提高配氣價格,國家發改委此次下發的《指導意見》明確,配送氣量較大幅度低于可研報告或供氣規劃的,應對最低配氣量作出限制性規定。同時對配氣價格定期校核,校核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三年。
由于相關價格的審批事權已經下放至各地,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制定配氣價格管理和定價成本監審規則,并于2018年6月底之前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