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孫瑩)《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6年)》(白皮書)、中國法院知識產權保護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今天發布。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宋曉明向媒體介紹了2016年全國法院知識產權案件的基本特點。
特點一,案件總體數量持續增長。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案件數量增長非常明顯。2016年,人民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一審案件152072件,比2015年上升16.80%。其中,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增幅明顯,達到24.82%。在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中,著作權案件為86989件,同比上升30.44%。從案件分布來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五省市收案數量持續在高位運行,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數占全國總數的70.37%。在中西部地區,如重慶把創新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以重大項目為載體,推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進一步深化,全市三級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案件同比上升57.85%。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如貴州省隨著工業強省、城鎮化帶動戰略的推進,案件數量增長亦非常迅猛,與去年同比上升了58.20%。
特點二,案件審理難度日益增大。涉及尖端、前沿技術的疑難復雜案件、涉及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品牌保護的商標糾紛案件、涉及信息網絡傳播的著作權糾紛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競爭糾紛不斷增多,審理難度加大。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糾紛反映了科技經濟文化領域的新動向,很多知識產權案件由于涉及復雜技術事實認定、巨額利益分配、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利益與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平衡等問題,對人民法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最高人民法院審結的“熱穩定的葡糖淀粉酶”生物序列發明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審結的國際著名制藥企業所有的涉及馬庫什權利要求的化學醫藥領域發明專利權無效行政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審結的“喬丹”系列商標行政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結的“非誠勿擾”商標侵權案、浙江省高級人民院審結的“大頭兒子”著作權侵權糾紛案等。這些案件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特點三,誠信訴訟和經營環境不斷改善。通過案件的審理,依法懲處不誠信訴訟行為,引導當事人誠信訴訟,保護誠信經營。對提供偽證、虛假陳述、故意逾期舉證、毀損證據、妨礙證人作證、濫用管轄權異議、濫用訴權等不誠信訴訟行為,依法給予程序制裁,或者在實體裁判上不支持其主張,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引導當事人樹立誠信訴訟和誠信經營理念。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在青島科尼樂機械公司專利侵權案中,對拒不履行法院生效保全裁定的當事人處以五十萬元的罰款。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TKD”商標行政案中,對當事人虛假陳述的行為,處以一萬元的罰款。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特點四,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增強。人民法院以充分實現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為導向,通過積極合理適用知識產權臨時措施、科學計算損害賠償數額等,提高知識產權司法救濟的及時性、便利性和有效性。人民法院主動作為,在立法框架內,用足用好司法措施,依法加大對經濟增長具有重大突破性帶動作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的保護力度,使賠償數額與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相契合,同時充分考慮維權成本,判決侵權人支付律師費等訴訟合理支出,對于惡意、重復侵權等嚴重侵權行為,加大賠償力度,起到足以制止和懲戒侵權行為的作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在審理“紫玉”商標侵權上訴案和書生公司系列侵犯著作權上訴案中,對于判賠數額過低、保護力度不足的原審判決,堅決改判全額支持權利人的索賠請求。在十大案件的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美容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中,一、二審法院全額支持了松下株式會社主張的300萬元賠償請求。上述裁判切實回應了社會關切,凸顯司法保護對于充分實現知識產權市場價值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