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4日消息(記者孫瑩)最高人民法院針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制定《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6-2020)》,今天向社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宋曉明表示,這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一項重大舉措。
宋曉明分析,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制度起步于改革開放,1985年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宗專利糾紛案件,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知識產權審判庭,到今天經過了30年的發展,在這30余年時間里,我們不斷追趕西方發達國家近300年走過的路,我們走出了一條融合與創新、自主發展與自我完善的“中國道路”。1985年至2016年,人民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792851件,審結766101件。知識產權行政案件從2002年開始單列統計,至2016年,人民法院受理知識產權行政一審案件44401件,審結39113件。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從1998年開始單列統計,至2016年,人民法院受理知識產權刑事一審案件77116件,審結76174件。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涵蓋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所規定的各類知識產權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在中華老字號、中醫藥、中國民間文學藝術、中文字庫等方面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令古老的中華文明生機盎然。
關于綱要的制定背景,宋曉明說,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事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事關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繁榮,事關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受到社會各界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經濟發展新理念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全球迎來了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發達國家紛紛將知識產權作為搶占全球經濟、科技制高點的有力武器,在國際貿易中實行高標準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知識產權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面對新的國內和國際形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等決策部署,結合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實際,我們制定了《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6-2020)》。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更加完善,司法保護能力更大提升,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為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有效司法服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建設知識產權強國、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關于綱要的主要內容。宋曉明介紹,綱要明確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措施。其中基本原則包括:服務大局、改革創新、司法主導、平等保護、嚴格保護、分類施策、比例協調、開放發展等8個原則。主要目標包括建立協調開放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體系、明確統一的裁判標準規則體系、均衡發展的知識產權法院體系、布局合理的案件管轄制度體系、符合知識產權案件特點的證據規則體系、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制度體系以及建設高素質的知識產權法官隊伍、建立知識產權國際司法交流合作長效機制。綱要在總結、歸納和提煉30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國道路”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首次系統地、創新性地提出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發展要達到的8個目標,力爭創造更多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其中,建立協調開放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體系、均衡發展的知識產權法院體系、科學合理的知識產權損害賠償制度體系等均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圍繞實現上述八大目標,我們提出了15項重點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