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9日消息(記者孫瑩)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出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教育部《關于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的要求,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分析指出,“把《思想品德》更名為《道德與法治》是有進步意義的,因為對于培養一個合格的公民來講,主要在于培養道德意識和法治意識。尤其作為品德這方面,往往會產生誤解,或者很空泛,實際上遵紀守法就是作為合格公民的基礎。”
教育部在通知中表示,中小學教材使用應保持穩定,各地如需更換教材版本,應嚴格按照中小學教材選用有關規定進行,并為教材印制、發行等留足時間,確保課前到書。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教材使用情況的檢查,對未按相關規定更換教材、使用未經審定教材的地方和學校要嚴肅處理,責令糾正。
熊丙奇強調,“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整個的教學內容應該圍繞著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法治意識入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前的說教、灌輸,從學生的成長出發,讓他們有這種道德責任感和法律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