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1日消息(記者李騰飛 潘毅)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過去的一年里,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赴云南、湖北等地考察調研,深入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把黨的關懷送到了千家萬戶。過年了,這些地方的老百姓生活得怎么樣?有哪些新變化?春節期間,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習總書記的民生足跡》,回訪總書記過去一年考察中所牽掛的那些人和事,帶您一起感受總書記的為民情懷。今天播出:司莫拉村的幸福路。
  在云南省騰沖市清水鄉司莫拉佤族村,燈籠迎風高掛,道路干凈整潔,佤族風情隨處可見,一派喜慶祥和的過年氣象。一大早,村民李發順一家就忙碌著燒火、蒸米,制作當地節日傳統食品大米粑粑。
  記者:這個是賣的嗎? 
  李發順母親:嗯。 
  記者:一天要蒸多少?
  李發順母親:兩三斤,賣得好。軟和,好吃。過年要吃糯米粑粑、飯米粑粑,過年家家都吃,圖個團圓。
  去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赴云南看望慰問各族干部群眾。在司莫拉佤族村,總書記來到村民李發順家,了解居住環境,詳細詢問李發順一家脫貧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李發順說,看著兩個孩子逐漸長大,夫妻倆對未來的幸福生活更有信心。
  李發順:小的那個當兵,大的出來實習了。 
  記者:弟弟在哪里當兵? 
  李發順:昆明,平時會聯系,聊聊家常,身體好不好啊,關心一下家里的老人,(提醒)大家要常戴口罩。 
  記者:姐姐是大學要畢業了?
  李發順:今年大四。現在我就是做農家樂,要把粑粑生意做大做好一點。現在小孩也上大學、當兵,負擔也輕一點,平平安安就好了。
  “司莫拉”在佤語中意為幸福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說,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李發順家中的醒目位置掛著一幅對聯:“發憤圖強興家業,奮勇拼搏奔小康”,橫批是“自強不息”。對于“幸福”這個詞,2017年脫貧的他有著更切身的體會。“這幾年發展很快,現在家家都是小瓦房,以前都是茅草房;路都是爛泥路,現在都是石板路。現在發展旅游,大家在家不用出去打工,在家做點兒小生意什么的,不用風吹日曬。”李發順說。
  鄉村旅游如今成為司莫拉村的鄉親們傳遞“幸福”的方式,也成了大家通往幸福生活的新路。
  去年6月3日,村里成立了司莫拉幸福佤鄉旅游專業合作社。清水鄉三家村黨總支書記趙家清說,司莫拉佤族村正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斗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讓我們群眾從村民變成了股民,就地務工,年底分紅。下一步我們圍繞鄉村振興,圍繞農旅融合、農旅聯姻,現在我們已經建了32.8畝比較規范的養殖場,以前單一化的種植現在成片化,油菜、萬壽菊都是成片化地種。我們現在也在挖掘竹編、刺繡、納鞋墊,一產業、二產業都是圍繞旅游行業。”趙家清介紹。
  隨著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司莫拉村,李發順也開起了農家樂,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他告訴記者,待疫情散去、春暖花開,歡迎四方賓朋再來司莫拉。“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希望大家疫情好后再來司莫拉旅游!我們這邊有好的土特產,比如胭脂果、粘棗糕、咳哩佬,希望你們來光顧,把農業帶起來,把土特產產業帶起來,歡迎大家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