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5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馬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選手和技能人才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廣東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批示要求,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需要和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需求,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闖出一條富有廣東特色、產教融合的技能人才培養發展之路。

  目前,廣東全省技能人才達1303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29萬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超過三成,技能人才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廣東技能人才的培養和發展,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為進一步推動廣東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2019年,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來自廣東省輕工技師學院的羅麗萍獲得商品展示技術項目銀牌。這是亞洲國家選手在該項目歷屆比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羅麗萍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現在,她正和學生們備戰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她說,技能點亮她的希望。羅麗萍表示:“一技之長,能動天下,可以有一份技能去支撐自己的生活或前進的動力。作為參賽選手回來能感受到這句話的重要性,會給家庭的經濟環境有很大改善,這也是對我生活的一個很大的改變。”

  技能改變的不僅僅是像羅麗萍這樣的青年人才個人的命運,也在深刻影響著廣東產業發展的走向。作為全國制造業大省,廣東產業高質量發展始終伴隨著對高技能人才的渴求。深圳市第二高級技工學校校長羅德超說,對于技能人才培養,廣東職業教育界已經逐漸形成共識:眼光瞄準國際水平,腳要牢牢扎進廣東產業的需求里。羅德超表示:“包括環境,包括體系,我們老師至少每年要去七次(企業),還要經過企業的認證、考試。我們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企業的培訓前置到學校培養的環節,實現一旦出去的話(學生)能無縫銜接。”

  職業院校老師穿起工服到企業向技術能手“拜師”,企業則把核心研發基地搬到學校。在廣東,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校企融合模式,牽起了高端制造業中研發生產和人才培養,甚至催生了新技術的發展。廣州一家科技企業負責人葉智豪說:“我們很多的核心員工都是來自機電(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給我們培養輸送的,我們一起設立的機器人聯合研發中心,最開始我們做的移動機器人這個項目,現在拓展到了自動駕駛領域,包括服務器件這個領域。”

  專業對接企業、課程面向崗位,教師對標企業技師。近年來,廣東實施技工與廣東制造共同成長計劃,面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133個省級重點專業和30個特色專業,要求技工教育必須對接行業發展最前沿。湛江市技師學院教師、國家級技能大師陳學軍說,執教數十年,這種緊迫感前所未有。陳學軍表示:“技術是不斷進行發展的,我們就要緊隨這個技術,知識要不斷進行更新,我們的學生能夠提升以外,老師也在補充他的專業知識,在共同進步。”

  學校并非技工教育的終點,廣東還試點將技能人才等級認定資格交給真正用人的企業、行業協會,讓企業接力培養技工人才,打開技能人才就業后的發展空間。如今,廣東全省已有9738人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531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技術職稱。廣州某汽車維修企業副總經理林堅說:“勞動者整個的職業生涯里面,學校只不過是兩年三年,但他的職業生涯應該至少是20年,要鼓勵行業和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來,共同把職業教育全覆蓋,就是他的職業生涯的全覆蓋。”

  如今,廣東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再局限于學校: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為抓手,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正在通過多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脫貧、就業,“大技能”格局正在形成。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楊紅山表示:“助推廣東現代產業,特別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經建成全國最大技工教育體系,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通過加大培訓力度,促進更多城鄉勞動者實現技能就業和技能致富。”

  據了解,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將于今年12月在廣州舉行,大賽各項籌辦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