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5日消息(記者李文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北京人口藍皮書·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19)》(以下簡稱“藍皮書”)昨天(14日)發布。藍皮書指出,2015年以來,北京市常住外來人口規模不斷下降,連續三年呈現“負增長”。

  藍皮書指出,北京市常住外來人口規模不斷下降,2015年為822.6萬人,2016年為807.5萬人,2017年為794.3萬人,2018年為764.6萬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較上一年分別下降1.84%、1.63%和3.74%,連續三年呈現“負增長”。

  伴隨著外來人口規模的縮減,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呈現“兩連降”,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總量為2170.7萬人,2018年為2154.2萬人,比上一年下降0.76%。

  藍皮書顯示,從宏觀數字上看,北京市在控制人口規模、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能夠完成“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的既定目標。

  在人口規模得到控制的同時,北京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到82.2歲,相比2010年增加2歲,相當于高收入國家水平;2018年北京市六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比達38.88%,相比2010年增長6.04個百分點。隨著高中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北京市借助其優質的醫療和教育等公共資源優勢,人口質量紅利進一步提高,成為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此外,京津冀人口協同發展勢頭良好,區域一體化發展取得成效。2018年京津冀地區人口密度達523人/平方公里,其中,河北漲幅最大,達到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