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2日消息(記者劉飛)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今天(1月22日),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地質調查工作的服務方向要轉變,從過去以支撐服務礦產資源管理為主,向支撐服務以清潔能源、關鍵礦產、水等為重點的整個自然資源管理。
據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研介紹,2018年,我國在南海北部新區域先導試驗區新發現厚度大、純度高、類型多樣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俗稱的“可燃冰”礦藏;在雄安新區鉆獲該區溫度最高、水量最大的地熱井等一系列成果,能源資源安全和綠色發展的資源基礎進一步夯實。他指出,2019年,將著力加大清潔能源和關鍵礦產調查評價力度,聚焦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支撐綠色產業發展。
王研表示:“推進長江經濟帶頁巖氣調查,力爭在長江下游(安徽)取得重大進展。扎實推進深部地熱能調查開發,重點加大京津冀深部地熱調查力度,全力打造雄安新區地熱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示范基地。啟動青海共和盆地干熱巖試驗性勘查開發。”
此外,2018年,地質調查領域開展民生領域地質調查。例如,為金沙江、雅魯藏布江4次堵江應急搶險提供技術支撐;深化“地質調查+”扶貧模式,以贛州四縣、烏蒙山片區等為重點,部署找水打井,滿足了23萬人安全飲水需求。
王研表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支撐地質特色小鎮和地質文化村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力度。編制完成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方案和京津冀地面沉降防治規劃。推進高精度地質災害調查和監測預警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