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最高人民法院今天(6月1日)公布10起典型案例,依法懲治利用互聯網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最高法發布的典型案例顯示,由于青少年心智發育不成熟,識別風險、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相對薄弱,更容易成為網絡違法犯罪的侵害對象。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分析,有的不法分子以網絡聊天、網友見面、選拔童星等為幌子,對未成年人實施強奸、猥褻、搶劫、敲詐勒索等嚴重犯罪;有的不法分子借助網絡平臺引誘未成年人吸毒、販毒,組織、強迫未成年人賣淫;有的不法分子通過網絡聊天哄騙未成年人拍攝淫穢色情視頻,并在網上傳播;有的單位和個人轉載不符合事實的新聞,侵犯未成年人隱私。
姜啟波指出,一些網絡平臺不履行網絡安全管理的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大量動漫、短視頻、網絡游戲、網絡直播充斥著低俗、虛假、謾罵、色情、暴力、變態等毒害元素,加劇了未成年人受網絡違法犯罪侵害的風險。最高法倡議:互聯網業界自覺承擔起社會責任,加強行業自律,提升封堵有害信息的技術能力,嚴格履行網絡安全管理的法律義務;互聯網安全監管部門加大監督、處罰力度,對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犯罪,或者不履行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及時嚴肅查處、嚴厲制裁;廣大社會公眾積極舉報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共同為下一代營造安全清朗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