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5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日前發布。研究顯示,從遠期看,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需要繼續深挖鋼鐵、水泥和石化等行業減排潛力。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柴發合介紹,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深化大氣污染控制中長期規劃研究項目成果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主要七大污染物是PM10、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一氧化碳,涉及的七大類污染源包括燃燒源、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生活源、農業源等。
根據這項研究的成果,雖然目前區域空氣質量整體有所改善,但京津冀及周邊排放總量依然較大,污染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研究建議,若要實現區域空氣質量達標的目標要求,區域主要大氣污染物需在2015年排放量的基礎上減排40%-80%,減排潛力最大的行業分別是鋼鐵、水泥和石化,從遠期看,京津冀三地鋼鐵產能要控制在2億噸以內。研究建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實施大氣環境分區管控,推行差別化的能源政策,削減煤炭消費總量,推動區域標準統一和技術改造,提升固定源污染治理水平。
柴發合認為,電廠要在目前超低排放情況下進一步有效削減污染物。鋼鐵、水泥還有焦化等行業要按照特別排放限值的要求和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要求進行改造。
生態環境部此前透露,今年將繼續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確保秋冬季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強調,強化督查是在過去工作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和改進的環境執法長效機制,在時間段上聚焦秋冬季這個特殊時段,在行業上緊盯涉氣“散亂污”企業,切實傳導壓力,讓發現的問題切實得到解決。生態環境部今年將繼續推廣使用強化督查積累的這些經驗。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相關工作方案,要打污染防治的殲滅戰、攻堅戰。
去年與強化督查同時進行的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2+26”城市“一市一策”跟蹤研究目前也取得積極進展。柴發合表示,“2+26”城市更加詳細的污染源數據將為未來大氣污染治理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