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3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2018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今天閉幕,環保部表示,未來三年要著力開展藍天保衛戰、清水行動、凈土行動等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要大幅減少,到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成。
環保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相比2013年下降了22.7%,三大重點區域中,京津冀細顆粒物(PM2.5)濃度五年下降39.6%,珠三角PM2.5濃度已經連續穩定三年達標。環保部部長李干杰表示,這背后是污染防治措施不斷強化在發揮效果。京津冀及周邊清理整治涉大氣“散亂污”企業6.2萬家,淘汰燃煤小鍋爐5.6萬臺,削減散煤消耗量1000萬噸,京津保定廊坊上萬平方公里區域基本實現了散煤清零。
水污染防治方面,截止到去年11月底,36個重點城市排查確認的黑臭水體有74%已經完成整治任務,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也得到全面清理。與此同時,環境法治保障進一步強化,去年全國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案件23.3萬件,罰沒數額達到115.8億元。
但當前“生態環保仍是短板”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去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不到三成,煤炭占全部能源比例仍有60%。部分地方生態質量持續退化的情況仍未扭轉。
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一,未來三年,必須使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李干杰表示,下一階段要重點開展藍天保衛戰、清水行動、凈土行動,以三大領域為重點,全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到2020年,要確保全國空氣質量未達標城市PM2.5濃度比2015年降低18%。除此之外,也要在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等方面,打幾場富有成效的殲滅戰。
環保部目前正在制定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作戰計劃,將繼續以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地區為重點,強化聯防聯控措施,重點區域平原地區基本實現散煤“清零”。這也是汾渭平原地區首次列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李干杰表示,要確保公眾的“藍天幸福感”明顯提升。2018年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在重點區域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全面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理。進一步完善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穩步推進成渝、東北、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其他跨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
此外,今年環保部還將開展第一輪中央環保督查整改情況回頭看。李干杰透露,尤其是對污染防治攻堅領域,要加大督查力度。中央環保督察非常有效,針對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甚至一些重點部門,開展專項、機動式的督察非常有必要。另外,重點區域和領域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察,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等專項行動,也要務求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