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9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發布,我國農村改廁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八成以上,東部一些省份超過九成。
“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新世紀以來,中央和地方持續加快推進農村改廁工作。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83.8億元,新建、改造2126.3萬戶農村廁所。大幅提高了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有效控制了疾病的發生和流行。來自新疆喀什地區喀拉玉吉買村的買買提·吾甫爾,半個月前剛剛搬進了安居富民房,除了標配水、電、暖等設施外,還專門安裝了沖水式廁所。
買買提·吾甫爾說:“我以前的房屋用的是土塊木頭建造的旱廁,不干凈、臭味大、蒼蠅多,很不好用。現在住進了安居富民房,新建的洗手間,一沖水就干凈了。”
全國愛衛會表示,未來將提高改廁質量,確保完成2020年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東部地區和有條件的中西部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廁無害化改造的目標。針對東中西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南北方氣候差異、缺水和高寒等特殊地區農村改廁技術進行研究,解決改廁技術瓶頸問題,探索適應當前農村現狀的衛生廁所改造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樊平建議,要將新的設計思想、材料工藝與鄉村本土材料的經濟性適應性相結合,“功能為主,實用為主,利用當地材料為主,和當地的環境融入為主。如果僅僅為了落實好,就把廁所修得很突兀很扎眼也是有違初衷。從技術方案上,要提供多種的、可以結合當地材料和資源的方式,絕不是把城市的抽水馬桶直接搬到鄉下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