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72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今天,全國各地舉行各種活動,告誡人們銘記歷史,維護和平。
遼寧阜新“萬人坑”共埋葬死難礦工7萬余人,是目前在東北境內“萬人坑”中保存最完整的也是最大的一處。今天,遼寧省阜新市在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舉辦公祭活動——《白山黑水鑄英魂——東北軍民14年抗戰史實展》首展儀式。展覽通過200余張珍貴的歷史圖片,描繪了東北抗戰全景,勾勒出以中國共產黨為中流砥柱而奮勇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堅韌動力。
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館長張寶石介紹:“這個展覽詮釋了十四年抗戰的艱苦歷程,詮釋了以趙尚志、楊靖宇、冷云等為代表的抗聯精神。這種精神必將激勵后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今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廣場,蒼松挺立,花崗巖石墻上懸掛著紫藍色的條幅“2017南京國際和平集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參與組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和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的約翰·馬吉先生的親屬、日本神戶-南京心連心會第21次訪華團成員以及來自2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代表、志愿者等參加了集會。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2周年之際,凝聚全世界的愛好和平的力量,發出強勁的南京和平之聲,“我們雖然在回顧歷史,但更多的目的是展望未來,怎么樣促進世界更好地和平。”
一大早,南昌方志敏廣場上聚集了大批自發前來的市民,大家手捧鮮花敬獻,緬懷這位革命先烈。1934年,方志敏時任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軍政委員會主席,統一領導閩浙皖贛黨的組織和革命武裝,帶領紅十軍團和日軍對抗,是抗戰初期的重要力量,為抗戰勝利、新中國成立打下了堅實基礎。小學生涂圖說:“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是倍感感激,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開拓進取,共創祖國美好明天。”
在安徽省銅陵市鐘鳴鎮泉欄村銅陵縣抗日民主政府展覽館,69歲的村民黃志堅自愿擔任義務講解員,對前來參觀的一批又一批民眾講解銅陵抗日武裝的創建發展史。1945年1月,皖南第一個縣級抗日民主政府——銅陵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泉欄村成立,成為當時皖南黨、政、軍機關駐地和皖南抗日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青年黨員許大松表示:“每年的8月15日我都要在這里懷念我們先烈,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牢記歷史,珍愛和平,為我們的偉大復興夢做出我們應該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