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9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正式明確了整改期限延長至2018年6月底,對個別從業機構情況特別復雜的,整改期最長可延至2年。業內分析指出,對于一些實力不強或無法負擔整改成本的小、弱平臺,最終仍難逃出局命運。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專項整治工作啟動于2016年4月份,為期一年。2016年10月份,國務院正式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17部委首次聯手公布“1+N”整治方案。嚴格來說,專項整治應該于今年3月底完成,但是從各地完成進度來看都晚于原定計劃。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王衛國分析,主要和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頑疾較多有關。一是管理不規范,風控能力比較差,需要對整個P2P行業進行規范整頓,要嚴格定位在信息中介,同時要求機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尤其要加強風險控制管控的能力。二是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P2P業務進行非法活動,比如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對于這些也要進行嚴厲打擊。
業內人士指出,在合規成本高企的情況下,無論延不延期,沒有資金實力的中小平臺都難以越過如銀行存管等合規門檻。91金融副總裁余鯤表示,在存管要求發布后,因為借款人和投資人都要開立個人賬戶,依據指令和合約進行資金劃撥,這些方面做出了明確要求。如果有些平臺之前發不合規的產品或者資金池產品,一定會被存管標準卡下去。
專家指出,從整改開始,網貸行業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加劇,不斷有平臺退出行業,其中多為中小平臺。也就是說,對一些中小平臺而言,想要順利完成整改需要的不只是時間,而是合規所需的資金支持。對于一些實力不強或無法負擔整改成本的小、弱平臺,最終仍難逃出局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