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8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環保部最新通報顯示,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強化督查開展近兩月來,發現存在環境問題的企業近萬家,部分區域“散亂污”企業“死灰復燃”。
環保部通報,強化督查目前已完成了三個輪次的檢查,在京津冀2+26個城市現場檢查企業超過14200家,發現存在環境問題企業達到9700家以上,占比接近69%。
梳理環保部每天公布的問題清單,“散亂污”成為其中的高頻詞。
根據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初步上報的清單,散亂污企業總數可能超過5.6萬家。在強化督查中,截至到本月26日,各督查組共發現“散亂污””企業問題3510個,其中新發現清單外“散亂污”企業655家,還包括多個未上報的“散亂污”企業集群。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解釋,與大企業高架排放源相比,散亂污的小企業“遍地開花”“四處冒煙”,對本地的污染更加直接。從排放高度來說,散亂污企業排放低,影響局部比較多,但是因為無一例外的京津冀所有城市都有這個問題,在京津冀區域內大量存在。用模型來做源解析,可能散亂污企業和一些中小的排放源,污染占比已經到了一個大的比例。
如何定義“散亂污”企業?環保部環監局局長田為勇給了以下簡單地定義:沒有工商登記、沒有環保手續的“黑戶”;工藝落后,不符合產業政策;沒有任何治理設施、污染較重;不符合當地規劃布局;只有個別經營者受益,嚴重危害周邊群眾健康的企業,就是目前環保部高壓整治的重點。田為勇表示,更為重要的是,要清查污染“死角”。到今年9月底仍然無法完成改造達標排放,那就必須按照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強化方案,嚴格取締。
此前,環保部已對廊坊市的大氣污染治理問題進行掛牌督辦,原因就是該市部分“散亂污”企業集群違法排污問題突出,同時,部分基層黨委、政府存在認識、履職不到位的情況。田為勇表示,為促使地方政府整治違法排污企業,環保部還將根據各地上報及現場檢查情況,對各地散亂污企業集群情況列明清單,并對已有問題清單逐個“銷號”。
田為勇表示,既要督企也要督政,最后解決散亂污企業要靠地方政府,比如說問題清單給了你為什么不辦,這需要來說道說道。相信通過一年的大督查,能夠解決一大批散亂污企業問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作為專家組成員,目前正在為今年冬季污染治理謀劃精準路線圖,為確保《大氣十條》污染治理目標實現,預計今冬“錯峰生產”等措施將繼續加碼。
賀克斌表示,通過去年冬病夏治的實踐,還是感覺到冬季氣象條件和供暖剛需,使整個冬天可以調控的余地特別小。今年除了散亂污加大力度外,就是加大錯峰生產,在去年原有基礎上,行業范圍和地域范圍都要擴大。再一個就是在交通結構上,要把運煤大卡車調整到鐵路運輸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