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大明故事我開講”優秀節目展演在北京市昌平區明十三陵游客中心舉辦。展演中,來自北京市昌平區前鋒小學的劉藝雯講述《智斗也先》的故事。
1449年土木堡之變后,瓦剌大軍在也先的率領下氣勢洶洶地殺向北京。也先原以為自己手里握著明英宗這張王牌,可以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地攻下北京。然而,當他率軍奔來,卻發現明軍早已嚴陣以待。也先首先對守備較弱的外城廣寧門,也就是今天的廣安門,發動試探性進攻,很快便敗下陣來。他意識到強攻并非上策,于是亮出殺手锏——明英宗朱祁鎮。也先派人給于謙送去一封信,讓他迎駕。
“出城迎駕就會受制于人,可拒絕迎駕那便是不忠不義。于謙該做何選擇呢?”劉藝雯講述道,反復思考后,于謙大膽周旋,竟然派了兩個小官兒去談判。“要知道這談判可是國家大事,這兩個小官兒哪里做得了主?也先在談判桌上說得那是一個口干舌燥,可無論他怎么說,兩個小官兒都回答需要請示朝廷。”一怒之下,也先終止了談判,讓那兩個小官兒回去轉告:“必須派遣有分量的人來談判。”
很快,于謙派人回了一句話:“我于謙今日只知有戰,不知有其他。”
“也就是說,我已經派人跟你談判了,是你拒絕談判。既然如此,那就開戰吧,其他事情,我一概不知。”于謙的強硬和睿智讓也先更加憤怒,瓦剌人向來好戰,聽聞于此,他便率先派出精銳部隊,向德勝門進攻。德勝門由于謙鎮守,但在也先看來,于謙只是個文弱書生,從來沒有指揮過戰爭,擊敗他簡直是易如反掌。當瓦剌騎兵快速逼近德勝門時,明軍探子竟然“落荒而逃”,瓦剌騎兵以為明軍一定還沒擺好陣勢,于是便快馬加鞭追了上去。
眼見到了德勝門下,突然,不遠處響起震耳欲聾的戰鼓聲,前方立刻殺出一路明軍,擋住瓦剌騎兵去路,緊接著,后方大路兩側又殺出一路明軍,堵死他們的退路。原來這是于謙的誘敵之計,讓敵軍進不能進,退也不能退。
德勝門外是一片居民區,有很多曲曲折折的小巷,瓦剌指揮官一聲令下,騎兵迅速散開,鉆進小巷逃跑。他們剛進巷口,巷子深處就傳出尖厲的號角聲。
緊接著,巷子一陣噼里啪啦、震耳欲聾的槍響,伴隨著震天的火光,瓦剌騎兵紛紛應聲倒地。只見每條巷子里都整整齊齊地排著四排士兵,第一排手持火槍不斷射擊,第二排持槍準備,第一排彈藥用盡,第二排立刻上前繼續射擊,而后退的火槍手把槍交給第三排士兵,第三排傳給第四排,第四排裝好火藥再傳回來,如此反反復復,一個個小小的方陣卻射出源源不斷的彈藥,讓瓦剌人無處可逃。
這些士兵便是來自大明的特種部隊神機營。神機營所有將士用的都是火槍、火銃之類的火器,在當時可是高科技突擊隊了。神機營由明成祖朱棣創建,曾經遠征越南,橫掃漠北,征討遼東,為大明王朝政權的穩固立下過汗馬功勞。
北京保衛戰最終迎來勝利。大明王朝沒有重演“靖康之恥”的悲劇,在于謙的指揮下,明軍不但挫敗瓦剌敵軍,守住京城,而且使京城的守衛力量更加強大。于謙以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臨危受命、摧鋒破敵、保家衛國。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