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大明故事我開講”優秀節目展演在北京市昌平區明十三陵游客中心舉辦。展演中,來自北京市昌平區南口學校的高逢占得講述《無名英雄毛伯溫》。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高逢占得以詩開篇,向觀眾娓娓道來。
明嘉靖十六年,安南國發生內亂,權臣莫登庸弒君篡權,安南國王孫黎寧無可奈何,派人到大明求援,希望借助大明的力量平定叛亂。這時候,明朝也分成兩派,一派支持救援,雖然安南國是明朝的藩屬小國,但是明朝得有大國的風度;一派認為不要管,因為從京師發兵安南國,勞民傷財,不值當。
嘉靖皇帝也是左右為難,一時間無法決斷。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毛伯溫挺身而出。“誒,您就要問了,毛伯溫是誰呀?”高逢占得介紹,“毛伯溫是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26歲的毛伯溫考中進士,躋身大明官場。他為官剛正不阿,口碑甚佳。別看他是個文官,毛伯溫對兵書戰策非常感興趣,自學《孫子兵法》《六韜》《武經總要》等軍事著作,軍事理論素養那是相當高。”彼時,毛伯溫挺身而出:“啟稟萬歲,微臣以為,此次安南內亂,正是體現咱們大國風范的時候。一來可以平定他們的內亂,二來也可以讓其他藩屬小國看一看我們大國的厲害。讓他們不敢侵犯我邊境。”嘉靖皇帝聽后,頓時喜出望外,立刻提拔毛伯溫為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誒,您可能要問了,這是什么官兒啊?這個呀,就相當于現在的三軍總司令。”高逢占得用詼諧的講述,逗得觀眾捧腹大笑。
嘉靖十九年秋天,嘉靖皇帝親自出城歡送這位南征將軍,并作了這首家喻戶曉的詩篇:“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風吹駝骨山河動,電閃驚起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種,雪中螻蟻豈能逃。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就這樣,毛伯溫率領大軍突入安南國境內。明軍一路勢如破竹,沿途守軍紛紛不戰而降,當地的老百姓對明軍的作風口口相傳。
有一次,明軍的馬隊經過一個山村,村里突然竄出一頭水牛,這頭牛發瘋似地朝著馬隊沖了過來。士兵們都是久經沙場的小伙,一點沒亂,可是戰馬沒見過這場面,一匹戰馬受到驚嚇,沖進甘蔗地踩倒了不少甘蔗。事后,毛伯溫即刻叫停隊伍,趕到現場親自查驗,發現一共踩壞56根甘蔗,他派騎馬的那個士兵來到村子里尋找甘蔗地的主人。經過多番打聽得知,甘蔗地的主人彭大爺一大早趕集去了,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這位士兵只好回來向毛伯溫匯報情況。毛伯溫聽后立即做出決定,按照當地的市值兌換散碎銀兩放在被踩倒的甘蔗上,每根上面放一點,這就像種地挖坑放種子一樣。彭大爺趕集回來聽村民說起這些情況,連忙撿起地里的散碎銀兩追趕,一直追出10里地,終于趕上明軍的隊伍,硬是要把銀兩還給毛伯溫。毛伯溫卻是怎么也不肯收,并表示這就是明軍的作風。
“這么說吧,毛伯溫這一戰確實讓我們佩服。帶兵打仗,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真要兩軍陣前廝殺起來,不管打得激烈不激烈,都得死上許多士兵,造成很大的損失。”高逢占得分享了他的見解,“為什么毛伯溫能做到這一點呢?這和他的嚴格管理是分不開的。打個比方,如果一支部隊一路燒殺掠搶,無惡不作,別說對方軍隊,就是老百姓都得跟他們干起來呀!所以說,帶兵打仗不能逞匹夫之勇,一定要有大將之才!”
次年,莫登庸投降,大明的軍旗又一次飄揚在中南半島的上空。
“這正是:無名英雄毛伯溫,軍紀嚴明貫乾坤。南征將軍傳佳話,大明故事照古今。”高逢占得深入淺出的講述贏得了陣陣掌聲。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