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安徽,人們的印象中,馬上會浮現雄奇壯美、天下無雙的黃山、九華山,回響起行云流水、委婉清新的黃梅戲,回味起“家鄉味道”的徽菜,再延伸聯想一下,還有歷史長河中的皖籍歷史名人,以及曾經輝煌的徽商。而今,再提及安徽,人們會驚喜地發現,創新的安徽別具魅力,安徽的創新能力更讓人印象深刻。據媒體報道,安徽在全國各省市2016年半年獲得發明專利授權方面,“量速俱佳”,專利授權數量排在全國第七,,同比增速更是超過100%,位列第一,比全國平均增幅足足高了64.9個百分點。這一令人眩目的成就不過是近年來安徽聚全省之力深入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的一個縮影。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前兩個月,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17.8億元,對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由去年同期的50.6%提高到66.4%,足見創新驅動澎湃動力之強勁。
創新,就得敢為人先。安徽有著敢為人先的優秀基因。縱觀古今,安徽的歷史長河中,無不與“敢”字相關。放眼當代,以小崗村為代表的“敢為天下先”精神,見證了新時代安徽人鏗鏘的足音。今年的2月27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動員大會舉行,作為國家規劃建設的全國第二個、中西部首個國家創新體系基礎平臺,合肥國家科學中心將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環境四大領域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催生變革性技術和新興產業,目標成為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礎平臺、科學研究的制高點、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安徽將把創新作為最大的政策和發展的基點,依托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奮力在自主創新能力道路上闊步前行。
創新發展,說干就干。安徽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創新創造中培育競爭新優勢,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目標定了,就得擼起袖子加油干。安徽統籌配置創新資源,加快構建以合蕪蚌為示范引領、創新型城市為載體、高新等園區為支撐,支持有條件的市開展國家和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1個、省級6個。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1位。正是安徽把制度創新作為根本保障,積極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統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使創新成為安徽發展最鮮明的特色、最強勁的動力。
創新,還得經受市場檢驗。最好的創新就是經市場檢驗出來的,好創新都來源于市場。安徽在全國率先探索“人才+成果+金融+基地”的模式,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扶持計劃,省市聯動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團隊落戶安徽省轉化高端成果、創辦領辦企業。安徽推動科技創新"從市場中來,到應用中去"的原則,讓創新為經濟服務,真正實現市場需求和價值越大的創新,配置資源越多,成果越大。這方面,安徽深入實施科技成果“三權”管理改革試點,對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在皖轉化成果給予10%補助,對企業轉化成果獲認定的國家重點新產品、新藥和動植物新品種給予獎勵,就是最好的體現。
支持市場主體創新,政府是堅強的后盾。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曾說過,政府支持對技術創新很重要。安徽在全力支持技術創新上做得尤為出色。安徽在全國率先建立“企業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縣愿意干、省里就支持”的推進機制,“省抓推動、市縣為主、部門服務”的責任機制,依據市場和創新績效評價進行后補助的激勵機制,統一指南、發布、受理、論證、公布、平臺的“六統一”管理機制,有效激發了各類主體創新創業的活力。在全國率先建立“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機制,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的政策性擔保體系。開展科技保險試點,省、市分別按企業繳納保費的20%給予補貼。實施專利權質押貸款,全省質押融資額達6億多元。支持企業落實高企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抵扣優惠政策,2013以來累計減免稅收184.5億元。2016年經申報和初步審核,擬對1200多家單位給予政策補助,擬補助經費4.8億元,足以見對創新支持力度之大。
當前,安徽正在大力推進“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首先就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培育后發優勢,擴大新優勢,努力探索從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發展新路徑,立足新起點,努力搶先機,力爭早日建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創新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