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豐饒的“江淮糧倉”,養育了古老土地上勤勞耕作的人們,隨著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皖”里有糧豐收忙;農業大省,振興路上產業興;“千萬工程”,徽風皖韻鄉村美……在安徽的田間地頭,正煥發著勃勃生機!而這背后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支持,金融如活水灌溉豐收田,金融如血脈助農開拓致富路,金融如“妙筆”巧繪鄉村新未來……央廣網安徽頻道聯合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推出系列融媒體作品《沃土生金》,帶您探尋皖糧豐收、皖產騰飛、農文旅融合、農業科研發展的故事,看安徽金融力量如何將高質量服務化作春風雨露潤澤“皖”美鄉村。
安徽是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以全國4.3%的耕地生產了全國6%的糧食,全省糧食面積、產量常年位居全國第4位。放眼江淮廣袤大地,在皖北,玉米進入成熟收獲期,滿地盡披“黃金甲”;在皖中、皖南,稻浪隨風輕擺、稻穗陣陣飄香……金秋是收獲的時節,也是致敬耕耘的季節。農民群眾多種糧、種好糧,安徽各地各部門全要素保障豐產豐收,這都為倉廩充實、百姓安心夯實根基,而保障糧食安全離不開金融資金的有力支持。為助力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實施,全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近年來,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立足安徽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實際,把服務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截至8月末,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51.92億,較年初新增17.63億元,增速51.41%。
農業“托管貸”托起田野新希望
“農業托管看安徽,安徽托管看淮南。”
秋收時節,淮南壽縣堰口鎮八溝村村民顧廣奇不用再為家里的10畝田收割忙。這幾年,他與村委會簽訂了托管協議,將家里地托給村委會打理,每年有托管收入近一萬元。農忙時,他還參與田間管理,能獲得一些勞務費用。
提到大托管,同村村民陳培龍也很欣慰。他的兒子兒媳都不在本地,“大托管”既解決了他種地的問題,又能增收,外出務工的兒女也沒有了“農忙時回家搶種搶收”的后顧之憂。
淮南壽縣是安徽產量十強縣,豐產的背后,與淮南市近年闖出來的農業生產新路子密不可分。2019年,淮南在全國首創農業生產“大托管”模式,有效提升了農業生產質效。愿意托管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委托給村集體,實現土地集中經營,農戶獲得托管收益。
倪保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種糧大戶,也是淮南市“大托管”模式的參與者、受益者。“作為種糧大戶,我托管了村里的2000多畝土地,解決了村里土地撂荒的問題。托管土地成方連片,便于機械化作業,專業的種植技術的運用也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農戶收入。”倪保軍說。
中國銀行淮南分行工作人員向當地種糧大戶宣傳普惠金融政策(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在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具體實踐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也會遇到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中國銀行淮南分行高度重視農業生產大托管的綜合金融服務工作。
“我做到現在的規模,也多虧了你們及時到位的貸款資金。”對來到現場進行回訪的中行工作人員,倪保軍十分熱情。倪保軍所說的貸款,正是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推出的“農業生產托管貸”。
倪保軍在農業生產托管的過程中采購農資、化肥、種子、購買先進農業裝備等等,都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中國銀行壽縣支行的工作人員了解該情況后,迅速聯系倪保軍,主動上門提供服務。
“考慮到客戶的實際需求,我們在一周內就完成了貸款申請、審批及放款流程。”中國銀行壽縣支行營業部客戶經理張楊說。
讓優質金融服務在鄉村扎根,截至今年8月末,中國銀行淮南分行“農業生產托管貸”已為105戶農戶授信2971.38萬元。
“助糧貸”為豐收注入“普惠”力量
金秋九月,在蚌埠固鎮縣任橋鎮大余村,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在田間地頭,滿載玉米的農用車將豐收的喜悅傳送到千家萬戶,不時看到中行普惠客戶經理穿梭在田間地頭,了解廣大農戶資金需求,用普惠金融澆灌江淮沃土,共繪一幅絢麗多彩的豐收畫卷。
望著地上的金燦燦的玉米粒,固鎮縣種糧大戶王玉對今年的豐收信心滿滿,今年,她承包了2800多畝土地種玉米,當下,正是玉米收獲的時節,田里有7臺收割機正在聯合收割,每天大約收割300噸。“6月份種玉米之前我們急需要一筆資金購買肥料、種子、農藥以及支付給農戶租金。中國銀行固鎮支行工作人員給我們貸款了150萬,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王玉說。
為貫徹落實金融助農,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創新性的推出了“助糧貸”、“糧食收購貸”等優質助農產品,以其特有的額度高、利率低、審批速度快等優勢得到了廣大農戶的認可,有效地解決了農民、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工作人員向當地收糧大戶宣傳普惠金融政策(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感謝中國銀行的貸款,真是及時雨,順利地渡過今年小麥收購難關。”懷遠縣的收糧大戶石志祥提到這筆貸款仍激動不已,因今年小麥價格波動,未達到預期銷售價格,造成資金無法回籠,影響到企業正常的運營,石志祥了解到相關信息,找到中國銀行懷遠支行工作人員尋求幫助。該行客戶經理立刻行動,先行將其情況與審批端進行溝通,一天內完成材料收集及上報,以極短的時間向借款人發放“糧食收購貸”80萬元。
今年以來,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工作人員深入農村農戶、走訪田間地頭真實了解廣大農民的切實所需,為其解決資金需求。截至8月末,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助糧貸余額606萬元,糧食收購貸余額1180萬元。下一步,中國銀行蚌埠分行將進一步增強金融供給,持續助力秋糧收購,實時跟進農業領域客戶收購進度及用款需求,及時投放貸款資金。
供應鏈金融“貸”動鏈上農業企業發展
糧食“顆粒歸倉”,經過加工后,還可以成為生豬養殖的飼料。在位于淮南鳳臺縣的安徽鳳臺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園區門口,一輛輛滿載原糧的車輛正運往飼料加工車間。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前列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龍頭企業,是我國自育自繁大規模一體化的較大生豬養殖企業。安徽鳳臺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年可出欄生豬108萬頭,飼料廠設計原糧倉容1.2萬噸,年產飼料30萬噸,可供應100萬頭生豬養殖規模日常用料,是“牧原高品質豬肉”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
“飼料加工的原料主要就是糧食,而采購原糧的成本占到公司成本的60%。”安徽鳳臺牧原農牧有限公司融資主管楊立婷介紹,中國銀行鳳臺支行自該企業成立就一直緊密對接,及時了解該公司金融需求,為該公司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據了解,牧原集團供應鏈上游糧貿企業和大部分民營小微企業一樣,大多輕資產、缺擔保,市場風險抵御能力弱,銀行授信時常常會有所顧慮。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以供應鏈金融為抓手,將鏈條上企業緊緊“捆綁”,以訂單合同、應收賬單、商業發票等質押,為其上下游眾多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有效打通銀行與糧貿企業對接路徑,也為培育生豬產業新質生產力貢獻金融力量。據中國銀行淮南分行普惠金融事業部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淮南分行已累計為當地牧原供應鏈糧食企業投放貸款18筆,金額合計3000余萬元。
金秋時節,在安徽田間地頭,糧食進入成熟收獲期(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走在江淮大地田間地頭,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多年來,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積極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以滿足鄉村地區的農民和農業相關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制定《安徽省分行支持保障糧食安全和重點農產品供給行動方案》,加大對普惠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加強糧食種植、收購、農資購買、農機服務等領域金融產品創新。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將持續承擔大行責任,以惠農的金融政策澆灌這片沃土,助力美好鄉村建設,共繪江淮豐收圖景!
監制:汪婷婷
統籌:周然 馬飛 汪稱
記者/視頻:徐秋韻
聯合出品:央廣網安徽頻道 中國銀行安徽省分行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