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烈日高照。記者來到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行流鎮大廟村的田頭,一碧萬頃的茶菊,給炎炎夏日增添幾分涼意。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往年夏季他們主要種植大豆、玉米等傳統農作物,近幾年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他們改種了效益更高的茶菊,每到秋季滿園菊花成為了這里的新景觀。
在當地龍頭企業乾豐茶業有限公司產品展廳內,各種包裝精美的禮品菊花琳瑯滿目,茶菊的清香彌漫四溢。該公司成立的種植合作社,流轉2000畝土地種植杭白菊、香菊等茶用菊花。
“種植菊花效益好,畝均收益可達三四千元,春茬還可套種豌豆等農作物。”談起種植菊花的“生意經”,企業負責人李健鵬打開話匣子,菊花屬于多年生宿根花卉,一次種植,每年都會開花,第二年還可以賣苗。 “1畝地菊花,第二年可以發10畝地的苗。去年培育了17畝優質香菊種苗,銷售收入達六七十萬元。 ”
“加工成花茶可以論朵賣,一元一朵,品質高的3元一朵,一畝地可以產100到150斤干花,綜合收益上萬元。 ”李健鵬告訴記者,利用電商平臺鎮里的菊花不愁銷。去年線上銷售額達1000多萬元,僅“雙11”這天,銷售額就達500多萬元。
為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合作社與當地農戶簽訂種植協議,為農戶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菊花收獲再以保護價收購。大廟村共有4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合作社帶動下,有260多戶從事菊花種植,戶均增收4000多元。此外,種植基地和菊花加工廠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讓更多村民可以家門口就業。
69歲的苗桂芝是大廟行政村花寨村的貧困戶,現在她將家里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自己平時在加工廠打打零工。 “以前種地賺不到錢,現在每月都能領工資。 ”苗桂芝給記者算了筆賬:每年土地租金收入五六千元,每個月打工收入1000多元,老伴兒在工地上干些零活,家庭收入寬裕多了。
“脫貧關鍵還是要靠產業帶動,靠項目支撐。 ”行流鎮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行流鎮目前已有400多農戶種植菊花,面積超過10000畝,菊花產業漸成當地產業扶貧的當家產業。 2014年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4700多戶,目前已有3000多戶順利脫貧。未來兩年鎮里還將擴大種植面積,力爭突破2萬畝,讓菊花產業真正成為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