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宿州5月26日消息(記者徐秋韻)要說中國燒雞最出名的地方,那必須要提到安徽宿州埇橋區符離鎮。

符離集燒雞因產自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而得名,有著兩千多年歷史,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燒雞制作技藝列入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同溝幫子熏雞、德州扒雞、道口燒雞一同躋身“中國四大名雞”。央廣網記者近日走進宿州埇橋區,探訪“中國燒雞之鄉”的燒雞產業發展之路。

走在埇橋符離鎮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一家家燒雞店鋪。在這片沃土上,誕生了“劉老二”“徽香源”等一批符離集燒雞名優商標。目前,埇橋區燒雞產業年產值達20億元。

符離集燒雞是當地百姓宴席的必備佳肴,也成為當地文化的符號和象征,它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個承載人們情感的載體。

符離集劉老二燒雞廠展館里,企業還原曾經火車站臺上的符離集燒雞銷售場景(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當地人熟知的《燒雞歌》(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大火車開到了符離集,符離集端出的是燒雞……”在符離集劉老二燒雞廠的一面墻上,一首燒雞歌唱出了符離集燒雞在綠皮車時代的名氣。當地人告訴記者,吃著符離集燒雞,仿佛月臺上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就在耳邊。

古往今來,符離集燒雞俘獲了許多食客的胃。據了解,符離集燒雞以符離麻雞為原料,麻雞體小緊湊,用麻雞制作的符離集燒雞吃起來柔韌有力。經過先炸后鹵等15道工序、18味中草藥入味,每道工序都對溫度、火候、配料有著嚴格的要求,做出來的燒雞鮮香醇厚,色澤比普通燒雞更加亮麗。造型填腿盤腹,似睡美人,十分獨特。

符離集燒雞企業生產車間,生產線高速運轉,一只只麻雞被加工處理(央廣網發 黃博涵攝)

工作人員正加工符離集燒雞(央廣網發 黃博涵攝)

美味燒雞征服了很多人的味蕾,也承載了當地人的致富夢。在符離鎮,30%的人員從事的工作與燒雞生產有關。

為充分發揮燒雞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宿州埇橋區以大型燒雞企業為依托,通過“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形式,建立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打造燒雞產業聯合體,對養殖戶實行全程監控和統一技術指導,從雞苗提供、飼養管理、全程防疫、協議回收等各環節保障養殖戶的權益。

宿州市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國基禽業有限公司是安徽首個符離麻雞原種保護場,承擔著符離麻雞的保種、提純、復壯、開發、選育和推廣等重要功能。公司實行訂單養殖土麻雞,與養殖戶簽訂長期穩定的收購合同,扶持了一批有養殖基礎的專業村、專業戶,高大軍就是其中之一。

宿州埇橋區以符離麻雞品種繁育和生態養殖為基礎,建立綠色繁育和原料基地(央廣網發 杜長書攝)

50歲的高大軍和老伴一年養4萬多只土麻雞。雞苗、飼料和疫苗都由合作社提供,120天后,公司按規定的價格收購。“每只雞能有四五塊錢的利潤,不用外出務工,還能照顧到家里。”高大軍說。

為促進銷售量增長,飽含“人間煙火氣”的中華老字號燒雞不斷推陳出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擁抱消費新潮流、新場景。

“我們的燒雞香氣濃郁、肉爛脫骨,工廠直發……”在徽香源直播基地,主播高靜聚精會神地盯著攝像頭向觀眾展示符離集燒雞產品。宿州市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銷售負責人余俊告訴記者,為加快拓展社交電商業務發展能力,公司建立自己的直播帶貨團隊。記者了解到,2023年,符離集燒雞實現線上銷售六千多萬元。

企業進行直播帶貨,積極擁抱消費新潮流、新場景(央廣網記者 徐秋韻攝)

在符離集劉老二燒雞有限公司直營超市,記者看到,鹵雞爪、雞心、雞肫、雞翅等產品琳瑯滿目。““品牌要年輕化,就要讓產品進入年輕人的場景和渠道,整只燒雞適合一家人吃,但把整只雞拆開來賣,推出小包裝休閑食品更符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符離集劉老二燒雞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王珍珍說。

此外,符離集燒雞龍頭企業還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斷研發出麻辣、燒烤和藤椒等新口味產品。在食品開發中還綜合考慮“少鹽、少油、少糖、新鮮”等因素,倡導綠色健康新“食”尚。

為做大做強“中國燒雞之鄉”品牌,讓符離集燒雞“飛上”更多家庭的餐桌,企業與政府正“雙向奔赴”。

近年來,宿州市通過制定符離集燒雞產業發展規劃、從源頭上保護符離麻雞優質品種、舉辦“中國燒雞產業發展大會”等舉措,讓符離集燒雞成為當地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和品牌。宿州埇橋區在金融支持、財政扶持、技術研發、品牌宣傳、市場營銷、人才引進培養等方面,提出了“15個1”的工作舉措助力推進中國符離集燒雞產業基地、符離集燒雞產業園、黃淮海智慧物流園建設,持續完善配套設施,培育一批精深加工規模企業,擦亮“中國燒雞之鄉”金字招牌。

5月27日,2024年第二屆燒雞產業發展大會將開幕,宿州埇橋發出誠摯誠邀,希望以燒雞為紐帶,架起合作之橋、友誼之橋,共同講好燒雞品質故事、品牌故事。符離集燒雞充滿雄心壯志,其發展值得期待。

編輯:徐鵬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