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宿州3月26日消息(記者周然)在宿州市埇橋區蘄縣鎮忠陳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旁邊,一間小小的麻油坊里,晃油機有韻律地晃動,琥珀色的麻油逐漸浮出。“我們都是古法制作,今年爭取實現100萬收益,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0萬。”埇橋區蘄縣鎮副鎮長、蘄縣鎮忠陳村黨總支書記劉惠貞說,過去五年,從帶領村民種蜜薯到辦服裝廠,再到引進牛肝菌種植、辦麻油作坊,雖然只是做了一些小事,但她相信就像麻油坊一樣,好味道是慢慢磨出來的,“和美鄉村建設需要久久為功”。
5年來,忠陳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5.6萬元增長到116.04萬元,一躍從“軟弱渙散村”轉變成為“鄉村振興示范村”。劉惠貞用五年時間,“磨”出了忠陳村的新風貌,也“磨”出了鄉村振興的“和美香”。
“看著村民領工資我最有成就感”
忠陳村曾經是安徽省級貧困村,全村4700多人有一半人常年在外務工。與很多“空心村”一樣,村里留守在家的多為“老弱婦幼”,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一以上。“村里沒有產業支撐,吃完飯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聊天,打麻將。”2018年劉惠貞當選忠陳村黨總支書記,“要改變這種現狀,還是需要從產業入手。”
忠陳村并沒有太多的自然資源稟賦,同時留在村里的勞動力也無法勝任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經過深思熟慮,劉惠貞把目光聚焦到了種蜜薯上。“從種到收,要忙活小半年,栽種、拔苗、除草、剪秧……每個節點村民都能有錢掙,而且對年齡沒有太多的要求。”為了保險起見,劉惠貞從山東引進蜜薯苗后,先在自家家庭農場試種了200畝,每畝收益可達2000多元。“就推廣蜜薯種植這一項,幾年來為村民增收60多萬元。”劉惠貞說。記者了解到,2023年,忠陳村蜜薯種植面積擴大到800畝,逐漸形成規模。
忠陳村的蜜薯豐收(央廣網發 忠陳村供圖)
與種蜜薯一樣,在村里辦服裝廠也是因為考慮到留守人員的就業便利。“時間可以不固定,都是計件制,干得好的一個月能領好幾千。”為了把服裝廠辦起來,劉惠貞盤活村內的閑置資產,將老村部進行了改造,“當年就實現了36萬元的收入,還解決了40多人的就業。”
在劉惠貞的帶領下,忠陳村先后申請產業到村項目資金99萬元、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30萬元,先后建成占地90余畝的大棚54個,蜜薯、牛肝菌、花卉等產業蓬勃發展。2023年,忠陳村實現村集體經濟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16.04萬,先后獲得安徽省鄉村振興示范村、安徽省先進示范村等稱號。
“這五年來,要說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看著村民們實實在在地領到工資,看到他們眼里的光。”劉惠貞說。
從“麻將桌”走到“工作臺”
村里有了產業,村民也就有了干勁。讓劉惠貞最為欣喜的是,隨著一個一個的項目成功落地,不僅實實在在地為村民增加了收入,也讓“村兩委”有了更強的號召力。
“我們都是黨員帶頭干,脫貧戶跟著干,讓貧困戶‘天天有活干,月月有工資’。”劉惠貞說。
據介紹,為有效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忠陳村集體探索建立起“總支+支部+黨小組+網格”的四級網格模式,全村劃分為9個網格,選取11名黨小組長、16名黨員任網格長。針對服務群眾、信訪維穩、疫情防控、農合收繳等重點工作任務,開展培訓、明確責任分工、規范制度管理,以黨建責任為牽引,層層落實,讓黨員網格員都有自己的“責任田”。
通過2019年美麗鄉村建設,建立常態化管護機制,村內面貌煥然一新(央廣網發 忠陳村供圖)
此外,忠陳村還通過人大代表活動室將鎮級人大代表全部下沉編入到基層網格,在每周一的村例會上集思廣益,切實解決群眾矛盾。據了解,自成立以來,網格員幫助解決群眾矛盾糾紛64個,搜集村級發展意見113條,基礎設施改善建議168個,切實凝聚起工作合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2020年,忠陳村被評為埇橋區“法治示范村”。在劉惠貞等村干部共同努力下,忠陳村鄉風文明建設也煥然一新,一項項村級制度逐步完善,一場場法律宣傳培訓走進田間地頭,重“德治”、講文明,忠陳村的民風發生了顯著的轉變。“村民從麻將桌來到了工作臺,這是我看到村子里最顯著的變化。”劉惠貞說。
“好味道是慢慢磨出來的”
2023年9月,忠陳村“兩委”在通過考察取經之后,又將目光瞄準了麻油坊。“我們的縣志記載,忠陳村的麻油純手工古法制作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劉惠貞介紹,通過購買老石磨,老的烘炒機,村里的麻油作坊很快就建起來了。
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麻油作坊,一天可以榨出六七十斤小磨麻油,經過幾個月的嘗試和推廣,如今忠陳村的小磨麻油已經小有名氣。“現在銷路已經不成問題,有江浙那邊的景區準備跟我們一次性訂購一萬瓶。”劉惠貞對麻油作坊的發展前景非常看好,“我們就是要恢復老的傳統工藝,而且保證質量,干凈衛生,主打一個純。”
劉惠貞介紹本村產的小磨麻油(央廣網發 馬飛攝)
對于未來,劉惠貞還有更長遠的計劃,“等作坊有起色之后,還需要建標準化的食品廠房,進一步擴大規模,同時還要鼓勵村民在河灘地種植芝麻,還嘗試用發酵后的油粕來種植蜜薯,做到一二產的聯動。”劉惠貞說,“接下來,我們將以傳統農業為依托,保護我們的傳統手工業和文化的同時,深入發掘農產品附加值,吸收本村優秀的老手藝人,規劃麻油坊、麻花坊、豆漿坊,讓特色農產品助力鄉村振興。”
一個個像麻油作坊一樣的“小項目”,讓忠陳村實現了“大變化”,總結忠陳村蝶變的五年,劉惠貞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鄉村振興是久久為功,“就像麻油坊一樣,好味道是慢慢磨出來的。”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