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幾年前,大圩葡萄雖然在本地小有名氣,但一直無法打開更大的市場,產生更強的影響力。去年開始,大圩創新黨建工作,實施“聚合工程”,把紅色黨建與綠色產業發展相結合,不僅讓農民錢袋子鼓了,也讓大圩葡萄走上高品質、精品化之路。
紅色黨建融入綠色產業
這幾天,大圩鮮來鮮得葡萄園負責人賀明伍有點忙。作為大圩葡萄產業協會會長,賀明伍不僅要準備全國葡萄學術研討會,還要幫助協會里的其他成員解決種植中的問題。
雖然現在是大圩葡萄屆首屈一指的種植戶,但在幾年前,剛剛從舒城來到大圩的賀明伍也遇到不少難題。“當時大家種的品種差不多,我種的相對高端一些,價格也還好,但市場影響力有限。”賀明伍說,規模小、影響力不夠,讓包括他在內的不少種植戶很發愁。
“大圩從事現代農業生產的外地人超過了50%,但黨組織的覆蓋率還不到20%。”大圩鎮黨委書記錢炳說,黨建中的空白,不僅給農村社會管理帶來挑戰,也影響著當地產業的發展。
有什么辦法能讓大家擰成一股繩,共同致富?大圩鎮想到了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2016年4月,大圩鎮開始實施黨建聚合工程,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把黨員集聚到產業中、把群眾帶到致富項目里,最大限度地聚合產業、聚合黨員、聚合群眾、共享發展。
創新模式提升葡萄品質
依托4萬畝都市農業公園,大圩鎮按照“方便就近、群眾自愿”的原則,組建產業聯合體,選舉產生葡萄、草莓、蔬菜、蓮藕、苗木、農家樂和體育休閑7個產業協會,成立大圩鎮都市產業聯盟理事會。
協會成立后,賀明伍被推選為葡萄協會會長。他高端精品葡萄種植技術有了用武之地,協會成員紛紛前來“取經”。
大圩鎮新河村村民呂軍東種植葡萄也有些年了,但品質不高,價格也買不上去。去年他加入了葡萄產業協會,協會組織他到高端精品種植園參觀學習,黨員種植能手手把手教他先進種植技術,還有專家講授葡萄種植最新知識。經過學習,呂軍東的11畝地也種上了高端品種葡萄,今年的收入預計超過11萬元。
在“支部+協會+龍頭企業+種植戶”的新型發展模式下,大圩農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大圩鎮葡萄種植面積累計達12000畝,累計總產量超過3600萬斤,年產值2.6億多元,農村農產品實現銷售年收入約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5萬元,年增長約21%,農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互聯網+”思維創新產業模式
不僅在黨建上創新,為了發展產業,大圩還把“互聯網+”思維運用到產業模式中,開始打造物聯網小鎮。
在大圩鎮游客接待中心的二樓,“黨員365服務平臺”成了很多農戶最常去的“根據地”。“ 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才能對黨組織一呼百應。”錢炳介紹,該平臺365天為農戶提供綜治與法律咨詢、小額貸款、農資采購、技術指導、土地確權、黨員教育管理等10項服務,實行一個窗口對外、一體化辦公、一站式服務,架起了黨組織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同時,大圩通過黨建聚合引導果農科學種植,通過標準化生產,帶動產業整體升級。“比如,我們建了互聯網控制中樞系統,可以通過建在葡萄園里的智能物聯網設備終端,實時采集葡萄各項數據,再通過大數據分析指導農業生產。”錢炳說,在葡萄基地內,還可以通過物聯網讓專家遠程指導精準施肥、澆水等,達到省工、節肥、節水等,讓葡萄品質更安全。
此外,在農產品銷售上,大圩和順豐快遞、郵政快遞合作,打造“七彩田園”電商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讓農民在家門口將農產品銷往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