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聲谷主辦,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合肥市數據資源局等承辦的2018中國(合肥)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大會在肥舉行。記者了解到:安徽正在規劃建設全球首發的“自然語義理解平臺”,讓機器不止“聽懂”人類,更要“理解”人類。
讓機器懂你的心思
機器能聽懂你?但它能理解你嗎?相互理解,這個不少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完成的事情,機器正在嘗試著學會。
3月4日,中國聲谷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平臺對外發布。安徽省信息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祁東風透露:中國聲谷正在依托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規劃建設全球首發的“自然語義理解平臺”。
這件事看似難度極大。你在胡同口碰到張三,問:“你吃了嗎?”理解起來可能會有三個答案:A、校對一個事實;B、寒暄;C、邀請張三吃飯。應該選誰,許多人也很難判斷,但是人工智能正在做類似的理解嘗試。“未來,自然語義平臺上可以通過思考告訴你,這段語音、這段圖像的真實意思是什么,我個人認為對開發者、對整個(AI)產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祁東風說。這意味著,語音或者圖像可能不會被“拆解”成單純的數據,情感、動作、日常習慣等更復雜的數據都將被納入到人工智能的計算之中,最終給出一個AI的“理解”。
據悉,該自然語義理解平臺將由行業專家許嘉璐先生、李生教授主導,聚合人工智能特別是自然語言理解國內頂級專家,同時吸引和招募新興科技人才使用和利用平臺。
AI更高的層面是“認知”
祁東風把AI做了一個簡單的分類:“目前,大家接觸的產品更多的是人工智能交互技術方面,就是感知層面。舉個例子,我下一個指令,機器能聽懂,還能合成我的語音,這就是‘感知’。”
更高的層面則是‘認知’。“這時候主要解決的是理解,語音的真實意圖是什么?現在大數據很熱,車聯網、物聯網都會擁有自己的大數據,但是很多大數據是非結構化數據。如果沒有一個類腦的人工智能檢索處理技術,大數據是沒有用的。”
因此,建立基于語音理解的開放平臺勢在必行。“未來,整個安徽的AI平臺可能會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語音平臺上可以做一些基于語音處理的APP;第二個層次,國家類腦工程實驗室可以做類腦產業開發,可以把類腦的處理結果給你;第三個層次,語義平臺則讓機器真正地理解人類,從而開發相關產業。”
中國聲谷欲發力AI制造
安徽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中國聲谷還有意發力制造環節,希望安徽能在AI的全國角力之中搶占先機,成為AI制造的中心之一。
在此之前,中國最早的信息產品制造是在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中國又以昆山、蘇州為中心配置移動互聯網產品制造基地。進入到AI時代,新的制造業中心又將在哪里形成?“今年6月之前,我們將建好AI雙創的綜合服務體,專業水平由深圳遷移過來,價格也十分優惠,甚至免費的。軟件也好、硬件也好,完成你的產品,從IT設計、小批量等整個閉環都可以在這里完成。”祁東風說,“2018年,包括方正掃描儀和華彩科技的終端設備都將在安徽裝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