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重大項目建設述評
新橋國際機場和九華山機場建成通航,引江濟淮工程開工建設,京東方10.5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順利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關鍵環節,著力調結構、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一大批重大項目建設亮點紛呈,為加快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提供了堅實支撐。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培育優勢產業,推動產業升級
將鏡頭切入合肥新站區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這里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正在建設的世界第一條10.5代線主體廠房已完成封頂,部分設備已經完成采購,2018年二季度量產;合肥彩虹8.5代液晶玻璃基板后端生產線已實現量產;康寧玻璃兩條10.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正在建設中;惠科年產3000萬臺液晶整機已建成投產,預計年底能實現年產900萬臺目標。
當前,我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關鍵階段。歷史多次證明,在經濟發展的重要轉型時期,哪個地方有效投入持續增長,就能在新一輪轉型升級中搶占先機。
從我省實際看,新興產業正處于培育壯大階段,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潛力巨大,加大有效投入,加強重大項目建設,確保重大項目建成發揮效益,至為關鍵。近5年來,我省投資結構優化趨勢明顯,“投什么、誰來投、怎么投”進一步明確,一批影響力強、帶動性大的項目順利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加快培育。
2012年至2016年,全省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累計開工8988個、竣工5037個;實際完成投資超4.9萬億元,年均增幅達18%,約占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6.7%。今年前4個月,全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213.65億元,新開工項目1674個、竣工133個。蕪湖奇瑞發動機和變速箱改擴建、合肥寶龍達筆記本電腦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運,京東方10.5代線、合肥富士通微電子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省重點項目年度完成投資額超萬億元。在項目支撐下,全省5年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5萬億元,年均增長15.5%,高于全國水平2.7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12.7∶54.6∶32.7,發展到2016年的10.6∶48.4∶4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較2012年增長了1倍。
總體上看,安徽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
建設一批重大創新平臺,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新建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等一批大科學裝置,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催生變革性技術……瞄準源頭創新,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如火如荼,目前各大裝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穩步推進。今年初,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復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安徽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
在重大項目的建設中,我省彰顯發展新理念,把發展動力及時切換到創新引擎上來,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聚焦源頭創新,建設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創新成為安徽發展最強勁的增長引擎、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最亮麗的“金字招牌”。
集中優勢資源,加快集聚發展,按下結構調整“快進鍵”。我省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為突破口,推動新興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2015年,省政府確定了第一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2016年8月,省政府確定第二批1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2016年,全省24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實現總產值5184.1億元,增長18.6%,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0.3個百分點。在基地引領帶動下,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對全省經濟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開工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蕪湖太赫茲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積極爭創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完成聚變堆主機關鍵研究設施方案編制等。推動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合肥中心、聯合微電子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創新中心、大基因中心加快建設,加快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
同時,我省不斷完善政策支撐體系,放大資金引導激勵效應,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建設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確定合肥精準醫療工程等3個重大工程,量子通信專項等3個重大專項,六安金寨先進光伏制造1個重大試驗工程。 5年來,我省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5年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1位。
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發展后勁日益增強,群眾獲得感顯著提高
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穿越長江經濟帶、合肥經濟圈、中原經濟區三大發展戰略區,集供水、航運、生態等功能為一體……去年底,皖豫兩省人民期盼多年的重大調水工程引江濟淮工程拉開了建設帷幕。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夢想,終成現實。這是我國繼南水北調后最大的跨流域、跨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
從最美高鐵合福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到合寧、合武、京滬、合蚌、寧安、鄭徐高速鐵路以及合肥鐵路樞紐南環線和南客站等相繼建成,高鐵占全省鐵路總里程三分之一,“一縱四橫四聯”的高鐵網絡已經顯現。從盼望已久的4E級現代化空港——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投入使用,到軌道交通建設在全省“多點開花”,現代化立體交通加速構筑經濟騰飛跑道。
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和產業結構優化的“發動機”。在全面小康的征程上,我省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圍繞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事關長遠和全局的戰略制高點。
5年來,我省在水利、交通等多個領域布局了一批重大工程,基礎設施體系持續完善。目前全省共有5個民航機場和1個通用機場;截至2016年底,鐵路運營里程達4223公里,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由2012年的726公里增加到1403公里,安徽實現了快速鐵路縱貫南北的目標,13市16縣步入“高鐵時代”。全省高速公路達4543公里,“四縱八橫”高速公路骨架網基本形成。
去年12月底,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二期工程開通運營。作為我省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我省公共交通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去年12月24日,蕪湖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一期項目開工建設,成為我省第2個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
與此同時,我省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高,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