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淮晨報消息 “雙11”的到來,不少人熬夜網上購物。有的人還不知道,不少網上買的東西其實就是來自合肥。今年初,合肥正式獲批為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一些外地知名跨境電商已先后進入合肥市場,本土商業龍頭企業合肥百大集團率先開啟“海淘”模式。合肥市統計局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本土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不斷發力,累計交易規模達1164.19億元,突破千億大關。
前三季度,合肥全市電商交易平臺數占安徽省的比重為34.4%,交易額占到了全省的比重為64.2%。單個平臺平均交易規模36.38億元,是安徽省平均水平的1.87倍。
合肥人買買買主要集中于制造、商貿等傳統行業,新興行業雖然交易規模較小但增勢迅猛,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交易額增長206.1%,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合肥市電商中,自營平臺交易為主體,非自營、混營份額提升。按銷售對象不同,電子商務可分為B2B(企業對企業)、B2G(企業對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B2C(企業對消費者)以及C2C(個體戶對消費者)等經營模式。2015年以來,對單位交易(B2B+B2G)成為合肥電商平臺發展的重點領域。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電商平臺對單位銷售金額為637.4億元,同比增長13.3%,較上半年加快10.8個百分點,占全部銷售額的比重為98.5%,同期對個人交易(B2C)實現銷售額僅占全部銷售額的1.5%。
近年來,國內電商市場發展日漸成熟,電商平臺的"寡頭化"趨勢日益明顯,中小平臺的競爭發展空間逐漸被壓縮,但在一些領域深耕細作、走有特色的專業化電商之路仍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比如專注于質量好價格低的名牌產品——唯品會,面向所有客戶的圖書銷售——當當網等,都是值得學習借鑒的成功范例。
調查報告因此建議,合肥市結合地方特色,積極開拓和發展本地電子商務市場,引導和培育一批專業性、行業性、區域性強的本土電商平臺,逐步提高影響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