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李永偉
俗話說“小寒大寒,凍成一團”“數九寒天,冷在三九”。近日,廣州天氣晝夜溫差相差十幾度,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永偉提醒,老年人由于代謝功能下降,冬季普遍怕冷,如果保暖不足,抗病能力下降,可誘發呼吸道感染、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胃腸道疾病、腰腿痛等疾病。所以老年人此時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頸、背、腳四個部位。
頭 ——戴帽子
寒冬季節里,不少老人身上穿得很厚實,但因頭面部不太感覺到寒冷,故出門時容易忽視了在頭上戴頂帽子保暖。生理學家研究結果證明,不戴帽子又不常運動的人,外界氣溫在15℃時,會從頭部散失人體總熱量的三分之一;4℃時會散失總熱量的50%;在0℃時可散失總熱量的60%。這些數據顯示,在寒冷季節頭部保暖與全身保暖關系密切。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首,顛頂之上唯風可到。李永偉解釋,體內陽氣最容易從頭部散掉。當陽氣散掉了,熱量蒸發,頭部自然畏懼冷風,隨著年齡的增大會越來越怕風。頭部一旦受風著涼,容易引發感冒、頭痛、牙痛,甚至誘發腦血管疾病。
專家建議:“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在冬天戴一頂比較暖和的帽子,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措施。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讓帽子護住耳朵。她強調,老年人由于自主神經功能下降,體溫調節功能減退,基礎代謝率低,防寒能力差,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
頸 ——穿高領衫或戴圍巾
天氣變冷以后,暴露在外的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慢,代謝物質排泄也緩慢,常可導致局部發生腫脹。同時,頸部肌肉受到冷的刺激以后,局部肌肉會保護性收縮,以避免過分散熱。這樣,頸部張力增高,出現力的失衡,可導致頸椎間隙變窄,神經、血管受壓,可誘發眩暈、大腦供血不足、頸椎病復發等不適。
李永偉稱,中醫有“風從項后入”一說,脖子后面最容易受風,原因在于頸后有三個重要穴位:風府、風池和風門,成為風邪入侵的門戶。所以,絕不能讓頸部受風,要不然,輕則傷風感冒,重則誘發中風。
專家建議:老年人冬天不要背窗而坐,要小心“頸后風”,建議穿高領毛衣,或用圍巾或絲巾圍住脖子,護住脖子的要穴。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病、心臟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頸椎病等人群,最應該戴圍巾,別讓頸部受涼。
背 ——加穿棉背心
常聽老人說后背怕冷,有的甚至說后背冒涼氣。魏晉時代著名醫學家葛洪就在《抱樸子》中提出了“背宜常暖”的主張。現代中醫也研究證實,人體背部有許多穴位,是內外環境的通道,寒冷刺激可通過這些穴位影響肌肉、骨骼和內臟的功能,使人致病。對一些患有心、腦血管病、風濕性關節炎、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老年人來說,背部尤其要時時處于保暖狀態。
專家建議:穿足夠的衣服,怕冷的老年人建議加多件緊身棉背心以加強背部保暖;冬天出汗了,一定要及時更換貼身衣物;半夜起床應披好大衣,防止背部著涼。此外,背部保暖,不只限于背部不受涼,還應包括更為主動的對背部經絡的“刺激”(如洗浴時的擦背和睡覺前后的捶背),從而有益于氣血運行和血脈流暢,從而滋養全身器官,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腳 ——穿保暖鞋
足為人體之本,是三陰經之始,三陽經之終,與人體十二經脈、臟腑、氣血相聯系。常言道“寒從腳下起”,因腳遠離心臟,尤其老年人血管硬化,血液循環差,腳部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腳的保暖很重要。一旦腳受涼,很容易引起感冒或使氣管炎、哮喘、關節炎、腰腿痛等舊病復發。
專家建議:白天注意對腳的保暖(主要是穿保暖性能較好的鞋子,如女性的皮靴及老人的毛皮鞋等);還要保持鞋襪溫暖干燥,冬天建議常把鞋子拿出來曬曬,既殺菌又去鞋內寒氣;每天百步走,散步是促進腳部血液循環的最好運動;臨睡前用熱水泡腳,然后用手掌按摩腳心涌泉穴90次,可起到補腎的養生保健作用。
Tips:
老人寒冬穿再多,也不宜晨練
李永偉提醒,有些老年人戴上帽子圍上脖子穿著羽絨服一早去晨練,他們以為穿得夠暖和就沒事了,其實冬季老年人是不適宜太早去運動。因為冬季早晨氣溫低,血壓容易升高,心肌耗氧量也增加,老人晨練易引發心肌梗死或腦溢血等意外。
所以,冬季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戶外活動應選擇在9時半以后到16時之前進行,以身體微熱最為適宜,不可像春夏一樣鍛煉得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