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家長,突然間狀態大變,很可能是他的孩子要升學了。
20年前,為了孩子升學而緊張的家長,主要是一些高考生的家長。現在焦慮的家長已經從高考生家長群體蔓延到中考生家長、小升初家長、幼升小家長……對此,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主任醫師劉琦說,適度的焦慮有助于人們提高效率,但焦慮過度就需要治療了。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方女士是一個12歲女孩的媽媽。女兒今年將迎來人生中最重要的節點:小升初。“天底下人都知道小升初是場惡戰。”方女士說,誰都不愿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上一所好的初中,是我為她升學路上唯一能做的事兒,如果做不到,我會覺得對不起她。”
其實,類似小升初的焦慮情緒早已經在家長中蔓延開來,大家各想各的辦法,“不想辦法的家長,都是沒有辦法、沒有能力的家長。”對于那些安心等待“大派位”的家長,方女士很是不以為然。她為女兒選擇了特長生的道路:女兒是學聲樂的,面對即將到來的特長生考試,方女士現在最擔心的是女兒考試那天嗓子會失聲,“萬一唱不出來,她只能等著派位了。”越擔心什么,就越發生什么。無處不在的墨菲定律,讓方女士的心懸了起來,“這兩天女兒的嗓子竟然發炎了,這種情況會不會持續到考試啊?”朋友們勸她,考試還有好多天呢,到時候孩子的病自然就好了。方女士覺得大家都不理解她,她帶著女兒先去看兒內科,然后看中醫科,接下來又去看了耳鼻喉科,“轉了一圈,醫生都讓我等,說應該過幾天就好了。可是萬一不好呢?這一輩子不就毀了!”
不光是小升初,幼升小的媽媽中也有不少人處于焦慮狀態。萱萱今年6歲,要上小學了。她的媽媽兩周前在朋友圈就呈現出“癲狂”狀態,同事們都笑她:至于嗎?萱萱媽最擔心女兒信息采集所需要的各種資料不合格,她反反復復的檢查,反反復復在朋友圈求教,直到順利地在信息采集系統完成登記,才安靜下來。不過接下來,她又擔心孩子能不能進入到劃片的學校,會不會被調劑。
中考的孩子就要看自己的真本領了,按理說家長可以少操點心,但是體育現場測試讓李先生的心揪了起來。“你知道嗎,中考差一分,就是一操場的人排在你前面了!”體育現場考試一共30分,孩子們都想拿下滿分,李先生現在最擔心孩子出現肌肉拉傷,骨折這兩個字更是在家里被“禁言”,“傷筋動骨100天,這要是骨折了,要被甩出多少個操場!”墨菲定律又現形了,李先生的兒子竟然在鍛煉中拉傷了大腿肌肉,為此李先生又到處打聽如何能讓兒子拉傷的大腿迅速好起來。
李女士的女兒今年高考。考試越來越近了,家里的氣氛也愈發凝重。她小心翼翼地照顧著女兒,生怕有個閃失。她早早地開始研究食譜,天天接送女兒上學放學,“本來她騎車上學,可是現在路上車這么多,萬一要是剮了蹭了,就會影響高考。”
焦慮情緒也會“傳染”
“現在的家長們,如果回想一下,就會發現當年他們的父母,其實只有在他們高考時略有焦慮。但現在,這種焦慮情緒已經蔓延到所有年齡段孩子的家長。”劉琦說,升學不同于日常生活,確實是特殊的生活事件。“特殊事件來了,在事件前后出現緊張焦慮也屬于正常情況。”如果說20年前的家長就是在孩子高考時緊張一次,現在的家長會明顯感到:有了孩子的人生,就再沒有放松過。
有人說,家長焦慮只存在于中產家庭中,但劉琦認為,不同階層的家長都緊張焦慮,只是大家追求的目標不一樣。外地戶籍的孩子希望能上本地的公立校,北京的孩子希望能上名校,經濟條件更好的家長追求國外名校中的頂級名校,“那也是有名額限制的啊。”不同階層的家長,都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給孩子提供足夠應對今后激烈競爭的有利環境和資源。有的家長可能本來不太著急,但每個班級里總有一兩個心急的家長。這些心急的家長沉浸在焦慮中,他們就像“鯰魚”一樣,攪動了本來平靜的家長群,然后將這種情緒“傳染”給其他家長,從而帶動整個班級的家長集體進入焦慮狀態。
家長因為孩子升學而焦慮,與社會和家庭都有關系。“我們國家對教育的重視是有傳承的。”劉琦說,中國自古以來重視教育,金榜題名是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歷朝歷代一直認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雖然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這種對教育重視的文化,對家長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家長們分外重視教育,與自身的經歷也有一定的關系。“有些家長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也許他現在的成就也不低,但他會把學習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上更好的學校,從而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也有的家長生長在書香門第中,希望孩子上好的學校,考好的成績,要不然在家族中抬不起頭來。草根階層則秉承“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希冀通過接受更優秀的教育來實現向其他階層的流動。
從目前的社會環境來看,經濟、科技的快速發展,增加了成年人的不確定感。這種內心的不確定感,需要通過外在的“確定”來減輕,比如掌握更多的財富、權利、人脈、資源甚至知識來獲得確定感,“有些人覺得提升自己,就能增加內心的安全感和確定感,所以會出現不停地學習,不停地考證、然而各種證都用不上的成年人。”家長的內心不確定感,讓他們相信:孩子的未來更加不確定。一張好的成績單,一所好的學校,會增加家長們的確定感。
也有一些家長焦慮是因為個體原因,“比如他在成長中曾經有過痛苦的經歷。”劉琦說,曾經有家長自己小時候有考試焦慮癥,一到考試就緊張,他會認為孩子考試的時候也緊張,就替孩子感到焦慮。當然,也有的家長是自己“瞎緊張”,比如高三孩子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特別累,“你看他們一天到晚的學習,太辛苦了!”其實,孩子未必會覺得辛苦,因為他周邊的同學每天都是這種狀態,他覺得這樣很正常啊。“有的家長焦慮到一定程度,就會表現為抱怨升學制度,甚至有家長不想讓孩子這么苦,早早決定讓孩子到國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