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時代,貿易數字化是中國汽車產品和服務更好走向世界、滿足國內外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必然趨勢。近年來,中國汽車產品出海加速,對交易、金融、客戶溝通、售后服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貿易數字化為相關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可有效降低交易和溝通成本,提高貿易效率和質量。同時,貿易數字化也有助于消費者便捷高效地與企業互動,全過程深度參與產品自主化設計和配置,滿足個性化、定制化需求。為此,中國汽車行業在出口向好的同時,也在加速推進貿易數字化轉型,汽車產品正從傳統的機械產品,向數字化、智能化產品演進,數字化屬性不斷增加。

當前,中國汽車行業貿易數字化發展有哪些特征?中國汽車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有哪些亮點?中國汽車行業貿易數字化發展還面臨哪些挑戰,要如何應對?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董方岐。

國際商報:近年來,中國汽車行業貿易數字化發展呈現出哪些特征?

董方岐:當前,中國汽車行業貿易數字化發展呈現出不少亮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汽車營銷數字化趨勢明顯。汽車企業的傳統營銷模式,以4S店品牌活動、利用公共流量渠道進行營銷宣傳等為主。近年來,汽車企業紛紛自建線上營銷渠道,通過網站、APP、小程序等,與潛在客戶建立交流渠道,通過直播營銷、活動營銷等對產品進行宣傳,廣泛挖掘潛在客戶。

二是汽車交易數字化占比逐漸提升。傳統汽車產品交易多以4S店現場訂車、現場交付為主,交易多在線下發生。近年來,隨著汽車企業線上渠道的逐漸健全,以及汽車營銷競爭的日益加劇,通過線上渠道進行汽車預售、小定、大定的路徑越來越暢通,產品透明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消費者開始選擇線上交易,數字訂購及交付比重逐年上升。

三是汽車貿易的數字內涵越來越豐富。隨著汽車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汽車貿易的內涵不斷延伸,逐漸從傳統的產品交易向“產品+服務”的模式過渡!败浖x汽車”已成為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汽車在線進行OTA(空中下載技術)升級、提升使用性能作為新的服務模式,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國際商報:據您的觀察,當前,中國汽車企業在生產、營銷、供應鏈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有哪些亮點?

董方岐:中國汽車企業柔性生產能力顯著增強。隨著汽車行業逐漸進入存量競爭時期,汽車企業更注重在車輛尺寸、輪轂類型、動力輸出等方面提供差異化選型,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為提升定制化車型生產響應效率,企業大規模應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生產線開展智能化升級改造,顯著增強了柔性生產能力。一汽紅旗繁榮工廠國際首創“FTF”雙飛翼工藝布局,換模速度控制在25分鐘以內,生產批次從1600件/批次降到1200件/批次,且焊裝業務首次實現不限車型、不限平臺自適應生產。蔚來合肥新橋第二先進制造基地應用智能管理系統,實現2個平臺8款車型的共線生產,在滿足百萬級別個性化配置組合的前提下,從訂單確認到用戶提車的用時已縮短至21天。

企業營銷方式日趨精準化、多元化。中國汽車企業基于用戶在線行為數據、購買歷史和偏好等信息,構建用戶畫像,定向推送與用戶偏好相契合的信息,有效提升營銷效率與用戶滿意度,降低營銷成本。同時,中國汽車企業廣泛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渠道營銷方式,開展多樣化品牌宣傳、產品推廣、客戶互動等活動。比亞迪在美洲市場推出虛擬展廳,為用戶提供線上沉浸式品牌及產品互動體驗,得到消費者積極反饋。

汽車行業供應鏈效率大幅提升。中國汽車企業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物聯網、云計算等先進數字技術的作用,跨企業、跨行業、跨領域構建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對供應鏈各環節多模態數據開展實時采集分析,并實現可視化數據驅動的動態決策與預測預警,大幅提升了供應鏈整體協同效率與靈活性,實現對用戶需求與市場變化的快速響應。東風公司構建生產協同管理系統,利用先進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業務升級,在提升效率、穩定生產、降低風險、精益管理、質量保障等方面效果顯著。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分公司構建“iLink上汽協同云平臺”,深度整合供應商管理、生產計劃、物流配送、質量控制、成本分析5個核心模塊,暢通供應鏈各環節數據信息交互,提高決策效率與準確性。

國際商報:當前,中國汽車行業貿易數字化發展還面臨哪些挑戰?企業應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董方岐: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的難度有所增加。特別是在貿易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存在數據價值亟待挖掘、技術創新有待增強等問題。

一方面,數據價值亟待挖掘。汽車企業完整的生態鏈包括研發、采購、生產制造、質量、物流、售后等多個業務單元,工廠分散、部門隔離、系統孤島等客觀現象依然存在,部分車企存在內部流程冗長、系統之間存在斷點、協作效率較低等問題。一些車企搭建了數據中臺,但數據清洗、標準化等工作仍在探索中,數據質量有待提升,數據驅動的貿易轉型升級受到一定制約。此外,雖然大部分車企對數據進行了分類分級,但大多缺乏有效的數據安全保障手段,多數車企在數據應用轉化方面仍處于探索階段。

另一方面,技術創新有待增強。雖然近幾年中國在汽車智能化、數字化領域逐步加快自主研發進程,但在高端裝備、核心軟硬件等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仍有提升空間,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車規級芯片、高精度傳感器等,與國外領先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研發設計類軟件主要依賴少數國際供應商。短期內,技術難題仍會制約中國汽車企業貿易數字化轉型升級進程。此外,汽車行業還存在數字化渠道混雜、信息數據不對稱、客戶維權難等問題。

對此,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加強汽車行業數字化營銷平臺的運營管控,指導相關機構和企業依法依規采集、儲存、使用個人信息,提升對汽車用戶個人消費習慣、車輛使用信息等隱私數據的保護力度,完善車聯網相關數據隱私保護機制,加大對侵犯隱私安全、保護數據不力等行為的打擊力度,充分保障消費者合法權利。二是鼓勵汽車貿易相關方加大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積極探索貿易數字化的新模式新形態,加強對于貿易相關數據的分析和挖掘,提升服務效率和質量。三是指導支持汽車行業構建有利于數據流通和交易的生態體系。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在企業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利用數據賦能行業發展、促進數據流通交易,對于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汽車產業相關方應加快構建行業數據流通交易的生態體系,完善數據交易生態環境,指導形成數據跨境流通模式,促進數據資源在汽車行業高效流通,賦能行業發展。(本報記者 劉昕 劉葉琳)

編輯:張澤昕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