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對中國人來說有著太多的含義,它關系著人們能否平等地購買住房、享受醫保、接受教育?能否公平地面對就業機會?
曾經一個“農轉非”指標被人爭搶,只為了能吃上商品糧,擁有一份穩定的城里工作;而如今也有些城里人悄然“非轉農”,只為覬覦因為稀缺而不斷升值的土地。這類似“圍城”的狀態,或許也不難解釋,因為戶口本所綁定的利益總在發生變化。
為了讓公民更平等地享有社會資源,為了實現農業大生產,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戶籍改革是我國改革發展繞不過去的坎兒。然而在全國各地改革試點的過程中,由于對新增城鎮戶口數量估計不足,城市出臺措施失當,戶籍改革停滯不前的地方仍然存在,而由此帶來的尷尬與社會隱患更值得我們深度分析,戶籍改革的步伐該循著什么樣的節奏,才能行之有效? |
從本月15日開始,重慶市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圍內正式施行。重慶此次大手筆推出的兩年300萬、十年1000萬的農民進城計劃,將成為幾十年來我國戶籍制度改革規模最大、配套制度設計最完善、影響最深的一次實踐。
|
支持者:重慶戶籍改革正逢其時,是改革的必然選擇。并認為此次改革的最大亮點是簡化了“農轉非”的條件;在處理進城農民的土地問題上,重慶市也有所創新,規定農民進城落戶后,最長3年過渡期內可以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此后政府有償收回,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維護了農民的利益。【詳細】
質疑者:雖然重慶市政府強調,要保持土地的所有權和用途不變,但是接下來政府關于土地用途的說法,卻讓人質疑;第二,是關于社保,社保的錢從哪里來?政府制度設計中設計的幾方面的資金,不排除重點來源于賣農民退出的地所得,在征地補償時,會不會如同尋常政府征用土地時,低估了農民的低價,變成賣的沒有買的精,甚至強買。【詳細】
調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一次會議上說,1000萬農民進城,將退出250余萬畝宅基地。一旦退耕,等于農村地區增加250余萬畝耕地。按照一畝地票15-20萬的價格,超過三千億的收益完全可以支付給轉戶農民的退地補償,同時將大大緩解城市建設土地緊張的局面。【詳細】
詮釋:我國東西部地區轉戶兩重天主要是經濟利益問題,城市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戶口改革最關鍵的是放開讓人口自由地流動,但總體趨勢流向城市。城市戶籍本身蘊含福利待遇,而與之對應的是農村戶口的集體土地,通過搞開發出租等,產生豐厚經濟受益,農民不愿意進城的想法是不難理解的。
|
在就業壓力增大、無數人爭考公務員的今天,浙江義烏市卻出現部分公務員把戶口遷入農村,愿意回村里“當農民”的怪事。前不久,義烏市200多名擁有農村戶口的公務員,被市紀檢委、市委組織部等部門要求從農村遷出戶口、辦理農轉非、退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據義烏市紀檢委副書記胡愛芬介紹,如果本人戶口在農村,舊村改造能分到108平方米的宅基地,可以蓋起4層半的房子,這中間有巨大收益:一方面,宅基地可以參與流轉,當地市場價每平方米都超過2萬元;另一方面,蓋起的房子可以利用地處義烏小商品城附近的區位優勢,開展物流運輸、物業租賃等業務,每月可以獲得比許多城市居民還要高的收入。
|
寫在后面:戶籍改革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的過程,在出現問題與解決矛盾中逐步深入,我們期待著更多城市立足本地特點,穩步過渡,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雙贏,不同群體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而這其中,“土地”是最敏感、最重要的籌碼。
|